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6) 津高民三終字第21號
案由
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
當事人
上訴人(原審原告):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朝陽區(qū)新源南路6號京城大廈。
法定代表人:王軍,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郭澤華,男,1965年10月3日出生,漢族,中國中信集團公司法律部職員,住北京市東城區(qū)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天津中信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天津市武清開發(fā)區(qū)泉州公路西側。
法定代表人:于海介,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李樹林,津孚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信集團)因與被上訴人天津中信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中信)商標侵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不服天津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05)一中民三初字第140號民事判決,上訴本院,本院依法由法官黃耀建、李硯芬、李華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委托代理人郭澤華,被上訴人委托代理人李樹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案件事實
經審理查明:中信集團原名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成立于1979年10月,注冊使用 “中信”商標。1999年12月29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注冊并使用在金融服務上的“中信”商標為馳名商標。2002年 3月12日,原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更名為中國中信集團公司。“中信”商標注冊人變更為上訴人中信集團。該集團的主要經營業(yè)務在金融業(yè)、房地產開發(fā)、信息產業(yè)、基礎設施、實業(yè)投資和其它服務業(yè)領域,同時其全資或控股公司名稱大多冠以“中信”字樣,以表明與中信集團的聯(lián)系,如中信控股有限公司、中信銀行、中信國際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中信嘉華銀行、中信泰富集團、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信托投資有限公司、中信網(wǎng)絡有限公司、中信國安集團、中信文化傳媒集團等。在長期的經營活動中,“中信”商標及冠有“中信”字樣的企業(yè)名稱,在相關公眾和商業(yè)領域中,已經具有與“中信”商標或中信集團有特定聯(lián)系的含義。
天津中信注冊成立于2004年4月29日,經營范圍包括房地產開發(fā)、房地產經紀、物業(yè)管理等,并在商業(yè)項目及活動中大量使用冠以“中信”字樣的名稱或簡稱。如中信廣場、中信置業(yè)、中信名都商廈、中信美食城、中信廣場京津美食休閑MALL等,同時在對外宣傳材料、 2006年臺歷、招牌、職工名片中使用了“中信”注冊商標。2005年12月20日,中信集團委托中華人民共和國長安公證處,對天津中信在天津市武清開發(fā)區(qū)振華南路“中信廣場”招商銷售中心的廣告情況進行公證,證明天津中信在其房地產銷售中心室內廣告、室外廣告以及宣傳資料中,廣泛使用了“中信”簡稱。
上述事實,有當事人陳述和其他相關書證、物證等證據(jù)在案證明,并經原審法院和本院依法定程序審核認定。
中信集團主張,“中信”是中信集團的簡稱,也是中信集團的注冊商標。該商標在國內外也享有廣泛的知名度,并已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認定為馳名商標,中信集團對“中信”商標享有排他的專有使用權。天津中信擅自在其企業(yè)名稱、開發(fā)的物業(yè)中使用,致使他人誤認為天津中信是中信集團的關聯(lián)企業(yè)或有隸屬關系。天津中信未經其許可擅自以上述方式使用其注冊商標,其行為足以使社會公眾產生誤認,侵犯中信集團“中信”商標專用權,請求法院判令:1、認定天津中信的上述行為侵權,責令其停止使用中信集團“中信”注冊商標,并在《天津日報》、《今晚報》、《法制日報》上刊登致歉聲明,向中信集團賠禮道歉,消除影響;2、天津中信賠償中信集團經濟損失人民幣50萬元;3、天津中信承擔案件訴訟費及中信集團其他合理支出。
天津中信主張,天津中信是2004年依法設立,并經天津市工商局審核后頒發(fā)營業(yè)執(zhí)照,其使用 “中信”字樣不是惡意。中信集團所注冊的商標為第36類,該類別中并不包括房地產的銷售。天津中信并沒有使用中信集團的注冊商標,雖在銷售房產過程中確實使用了中信廣場招商處,中信廣場售房處等。但按照相關規(guī)定,在宣傳廣告中對注冊名稱可以減縮使用,故不應構成侵權。同時中信集團并沒有在武清開立任何企業(yè),也沒有相關業(yè)務,武清公眾并不知曉其商標,不會造成誤認,故不構成侵權,請求駁回中信集團的訴訟請求。
原判要點
原審法院認為:中信集團對其在第36類中取得的 “中信”商標依法享有商標專用權。因天津中信對該注冊商標構成馳名商標不持異議,故在本案中應對“中信”商標作為馳名商標予以保護。天津中信雖經合法注冊取得了企業(yè)名稱權,但對其企業(yè)名稱進行簡化使用時,侵害了中信集團的在先權利,即中信集團已依法取得的注冊商標專用權,其行為易引人誤認為與中信集團存在某種聯(lián)系,構成了對中信集團商標專用權的侵害及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此,天津中信應依法承擔停止侵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鑒于中信集團的實際損失與天津中信的非法獲利均難以計算,法院依法根據(jù)中信集團注冊商標的知名程度及天津中信實施侵權行為的主觀惡意程度、侵權持續(xù)的時間及后果等情節(jié),綜合確定天津中信應承擔的損失賠償責任。判決:1、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天津中信立即停止使用中信集團享有的馳名商標“中信”標識的行為,完整使用其企業(yè)名稱; 2、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天津中信在國家級報刊上刊登聲明,向中信集團賠禮道歉,逾期不執(zhí)行,法院將公告判決書主文,公告費用由天津中信承擔;3、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天津中信賠償中信集團經濟損失80000元人民幣;4、駁回中信集團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訴請求和理由
上訴人請求:1、撤銷原審判決主文第一項的判決內容。2、判令天津中信停止使用上訴人“中信”注冊商標及停止在其企業(yè)名稱中使用上訴人“中信”注冊商標。主要理由:“中信”商標為馳名商標,“中信”無論作為企業(yè)名稱還是商標其核準時間均在天津中信企業(yè)名稱核準登記之前,天津中信的在企業(yè)名稱中使用“中信”商標行為,足以造成誤認,既侵犯了上訴人的商標專用權,也是對上訴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
本案主要爭議焦點:被上訴人天津中信是否應在企業(yè)名稱中停止使用“中信” 字號。
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書 記 員 張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控告狀拒不支付勞動報酬刑事控告狀
2020-05-08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的函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一審單位犯罪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準許撤回上訴、抗訴用)
2020-10-14勘驗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檢查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法庭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準許調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提請收集、調取證據(jù)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共同賠償決定書(供人民檢察院辦理共同賠償案件用)
2020-10-14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檢察建議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出庭通知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悔改書(因取保候審給法官)
2020-10-14收取保證金通知書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拘留審查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責令具結悔過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