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如果雙方都沒有建立勞動關系,就不能認定為工傷,造成人身損害的,按規定給予人身損害賠償。第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勞動者在就業過程中造成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者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傷害的,他應與雇主承擔連帶責任。用人單位負有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勞動者要求賠償。前款所稱從事勞動活動,是指在用人單位授權或者指示的范圍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動活動。員工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表現為履行職責或者與履行職責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就業活動”。第十一條勞動者在勞動活動中遭受人身傷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勞動關系以外的第三人對勞動者造成人身傷害的,賠償權利人可以請求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也可以請求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索賠。
如果雇員在雇傭活動中因安全生產事故而遭受人身傷害,并且雇主或分包商知道或應該知道接受合同或分包業務的雇主沒有相應的資格或安全生產條件,與用人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屬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范圍的,不適用本條規定。第二,工傷認定的條件是什么,可以認定為工傷):
因工傷(輕傷、重傷、死亡、急性中毒)和職業病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的傷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予以認定:被認定為工傷:
1。從事日常生產、工作或者本單位負責人臨時指定的工作的,雖然不是本單位負責人指定的,但是從事與本單位重大利益直接相關的工作的,在緊急情況下認定為工傷;
2。經本單位負責人安排或者同意,從事與本單位有關的科學實驗、發明和技術改進工作的;
3。在生產、工作環境中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造成的職業病;
4。在生產作業時間和區域內,因不安全因素造成意外傷害,或因工作壓力突發疾病導致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全部喪失勞動能力的;
5。因執行職務造成人身傷害;
6。從事搶險、救災、搶險等維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的活動;
7。退役軍人因公致殘、因公致殘轉企后,舊傷復發;
8。因公外出時,因交通事故或其他事故受傷、失蹤,或突發疾病死亡,或經第一次搶救、治療后均喪失勞動能力;
9。在規定的上下班時間和路線內,發生非本人責任或者非本人主要責任的道路交通機動車事故;
10。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雙方未建立勞動關系,不能認定為工傷并造成人身傷害的,按照人身損害賠償的規定處理。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約定傭金屬于勞動爭議嗎
2021-03-05工地受傷到哪里做工傷認定
2021-01-16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證明勞動關系方面的證據有哪些?
2020-11-30調解協議能經過法院確認效力嗎
2021-01-29發生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辦
2020-12-01產品責任險中的被保險人有什么義務
2021-02-21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何謂保險合同的違約責任
2021-01-03第三者強制責任險賠償的歸責有哪些原則
2020-11-26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工傷后可以向公司要一次性傷殘就業保證金嗎
2021-02-09保險利益原則的目的和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1個人保險代理人將收取的保險費占為己有應如何定性
2021-01-22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需要理賠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