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承包人將戶籍轉為非農戶籍的,承包人的承包權仍然受到保護,林地被征用的,承包人仍然可以獲得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第二十二條承包地被依法征用,承包人要求發包人支付所收附著物、苗木補償的,應當予以支持。
承包人以轉包、租賃等方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第三人的,青苗補償費歸實際出資人所有,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歸附著物所有人所有,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第二十三條承包地被依法征用,家庭承包人放棄統一安置,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已經領取的安置補助的,應當予以支持。林地征收補償費的分配在司法實踐中,對耕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爭議不大,除依法屬于村集體的部分外,其余均屬于被征收農民。然而,土地補償費究竟是屬于村集體還是農民(或承包人),還是按一定比例在農民(或承包人)之間分配,一直存在爭議。
在實踐中,林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權屬爭議較大的原因在于耕地與林地不同,因為耕地承載著被征收農民的基本生存保障,而林地則不具備這一點功能。結合我國土地征收的相關規定,這位律師認為,林地征收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的歸屬和分配應當與耕地征收產生的土地補償費相同。也就是說,土地補償費屬于集體經濟組織。因此,集體經濟組織有權對林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進行分配。但是,集體所有制土地補償費的前提是集體經濟組織安置失地農民。集體經濟組織不統一安置的,被征收林地的土地補償費除依法屬于集體經濟組織的部分外,直接支付給被征收農民。
除土地補償費外,安置補助費、林木苗木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直接支付給林地承包人或者林地承包人。實施征地區綜合價格補償標準的,征收單位發放的征地補償費包括安置補助費和土地補償費,其中安置補助費占60%,土地補償費占40%。根據法律和國家政策,土地補償費主要支付給失地農民。以貴州省為例,支付給被征地農民的土地補償費不得低于80%,支付給集體經濟組織的土地補償費不得超過20%。上述知識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的回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承包人將戶籍變更為非農戶籍的,承包權仍受保護,林地被征用的,仍可以獲得地上附著物和苗木的補償。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來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法律援助辯護的種類和適用情形
2021-02-10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定金、違約金、損害賠償金三者之間的關系
2020-11-24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醫療事故賠償行政調解申請書
2021-03-14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房產抵押擔保人可否拒絕還款
2021-01-08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督
2021-03-14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二手房中介買賣糾紛有哪些
2020-12-10中介方沒有告知要擔責嗎
2021-02-12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法定代表人能否與另外一個單位有勞動關系
2021-03-03《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六大亮點
2020-11-14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海上運輸保險概述
2021-02-04工程保險費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