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住房和私人住房的法律規定是不同的。根據建設部《城市公共住房管理條例》和北京市有關規定,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的,其共同居住人可以繼續履行租賃合同,但前提條件是,共同居住者在本市有常住戶口,共同居住兩年以上,無其他住房。符合條件的共住人有兩人以上的,由共住人協商確定承租人。協商不成的,由公有住房產權人根據共同居住人的住房條件書面確定承租人。因此,如果公共住房承租人死亡,且該房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符合條件的共同居住人,則租賃權不能直接轉讓給一人。誰來租房,需要共同住戶協商確定,然后向公房產權人提出書面申請,辦理更名手續。其他人,包括家庭中的其他親屬,無權干涉,因為他們不是共同居民。如果有人在沒有告知其他同住人的情況下辦理了更改房客姓名的手續,這是非法和無效的。如有爭議,權益受到侵害的共住人可以到房管部門要求撤銷更名,也可以到法院起訴確認承租人。第二,公共住房租賃權能否繼承?根據法律規定,可以繼承的是公民死亡時所留下的個人合法財產。公共住房不屬于公民所有的財產。公共住房租賃權不同于普通產權。公民只有權住在這所房子里,但無權處分它。根據《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和《北京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公共房屋拆遷基金一般是對承租人的一種補償和房屋安置費用,屬于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其他人無權繼承。
很多人認為,父母租住的公房拆遷時,全家可以共有財產,所以家庭糾紛很多,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如上所述,只有在本市有常住戶口、同居兩年以上且無其他住房的承租人和同居人,才能獲得公房拆遷款。
公共住房的租賃權不能繼承,因為拆除公共住房所得的錢不能視為遺產。但每個案例都有其特殊性,需要詳細分析。有承租人和共同居住人的房屋,如果拆遷款是在承租人死亡前支付的,一半應該屬于承租人,承租人可以自由購買或者出租房屋。承租人死亡后,這一半拆遷款作為其個人合法財產,子女有繼承權;如果拆遷款是在承租人死亡后發放的,那么所有拆遷款應屬于其他共住人,而不是承租人的遺產,其他人無權繼承。上述知識是小編對“如何避免合同陷阱”問題的回答。公租房承租人死亡后,其共同居住人可以繼續履行租賃合同,但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歡迎需要法律幫助的讀者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審被判離婚何時生效
2021-03-09同時履行抗辯權是形成權嗎
2020-11-18雇傭關系如何進行行政處罰
2021-02-25處理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有期限嗎
2020-12-28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土地出讓收益包括違約金嗎
2021-02-13繼承權可以放棄嗎
2021-02-28對己不利事實保持沉默視為承認嗎
2020-12-29合同關系可否以侵權責任訴訟
2021-02-21仲裁裁決書怎么寫
2021-02-23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妻子出軌想離婚怎么辦
2021-01-23學校承擔責任的情況都有哪些
2021-02-06被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怎么辦
2021-01-29境外單位是否適用勞動法下的競業限制單位
2021-01-01勞動關系狀態種類有哪些
2021-02-06枯死老樹致人損害該如何求償
2020-11-17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對舉證責任有哪些規定
2021-02-04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