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王先生、劉先生等三人共同成立了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0萬元。公司成立后,劉先生擔任公司董事長,王先生作為股東積極參與公司的設計和談判。經過幾年的努力,公司開始盈利。然而,2000年,公司突然吸納了一名新股東,但王某作為出資3萬元的股東,一直不知情。自從新股東入股公司以來,王被剝奪了作為股東的所有權利。根據公司章程規定,按時查閱公司財務賬冊的權利也喪失了,公司股東大會被發現后,決定有人偽造王某的簽名,公司還私刻工商局印章,從而制作了假文章欺騙工商局和股東。上述種種事實都清楚地表明,公司嚴重侵犯了王某作為股東的合法權益,其合法權益遭受了巨大損失。
分析:
為維護其在公司的合法權益,原告將公司及劉某作為公司董事長起訴至法院,要求公司及其董事長承擔相應的侵權賠償責任。然而,到目前為止,它遇到了嚴重的障礙。由于法律規定的不完善,原告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護。
首先,《公司法》對公司侵害股東合法權益應承擔何種責任,賠償數額如何確定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定。因此,相當一部分法官和法律界人士認為,公司確實可能侵犯了股東的合法權益,但由于沒有給股東造成實際損失,故無法作出賠償。但我們認為上述觀點值得商榷:首先,我國《公司法》對侵害股東權益的規定確實非常有限。到目前為止,只有《公司法》第123條規定,董事、經理應當遵守公司章程,忠實履行職責,維護公司利益,不得利用在公司的地位謀取私利。同時,《公司法》第111條規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侵害股東合法權益的,股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制止其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上述兩條規定只是明確了當股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可以通過訴訟來保護自己的權益。此外,該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董事、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本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這些規定都表明,公司可以起訴股東侵權,也可以要求賠償。但在實際情況中,這些規定并不實用。如何賠償成為此類案件中最棘手的問題。
如果有損失,應該有賠償,那么這種情況如何賠償?首先,困擾我們的是預期利益無法計算,股東的投資也無法直接從公司收回,這給我們解決補償問題制造了障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了利用股東的投資資金和相應的利息進行補償的觀點。首先,《公司法》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以其出資額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以其股份對公司承擔責任。同時,《公司法》第四條還規定:“公司股東作為投資者,根據對公司的出資額,享有所有者從資產中受益、作出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按照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我們應該履行我們的義務,當然也應該享受我們的權利。在本案中,王某作為投資者履行了對公司的投資義務,成為公司股東。根據法律規定,他應根據其投資額享有股東權利。但在履行出資義務后,他為公司的經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他作為股東不享有任何權利,看不到公司的財務賬冊,看不懂公司的經營決策,股東用他的名義簽署股東大會決議,這與他的義務完全不同。股東會無故剝奪其股東權利的,股東有權拒絕履行出資義務,收回出資,作為對公司侵權行為的處罰。然而,還有另一個問題。公司法不允許股東直接提取資本。如果股東想退出公司,就必須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他人,這種轉讓必須召開股東大會。到目前為止,判決書中沒有關于法院是否可以干預公司股東會決議的規定。這個案子很難操作。如果我們只把投資基金作為補償標準,不從公司提取資金,即使可以補償,也只能從公司財產中得到補償。不過,公司仍有一部分財產屬于股東王某。我們怎樣才能區分哪部分錢是對他的補償呢?那么,公司侵犯股東權益真的沒有損失嗎?我們不這么認為,我們就這樣說吧,當時王某投資這家公司的原因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投資獲得更多的利潤。也就是說,她是基于對公司其他股東的信任和對公司未來利益的預期而采取投資行動的。然而,當她將自己的金錢和精力投入到公司時,幾年來不僅沒能拿到一分錢的公司分紅,股東最基本的權利也沒有得到享受。這些現實已經嚴重背離了當時投資的初衷。公司股東大會對其權利的侵害使其投資無法收回,也無法理解公司的利潤,這無疑給王某的投資行為造成了一種實際的損失和可得利益的損失。這種損失不是由投資中的經營風險造成的。我們通常所說的經營風險,應該是在價值規律的指引下,產品或服務價格的漲跌,以及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否適應現實社會的發展。在本案中,王某投資無法獲得預期收益,并不是因為上述原因,而是完全由于公司股東違反公司章程,侵害股東權益所致。由此我們認為,造成這種不利后果的行為人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這就是投資不能享有應有的權利,預期利益得不到的原因,也是原告所遭受的損失。另一方面,我們提議補償股東幾年來投資的利息。這種觀點的理由還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如果股東向公司投資,在公司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分紅。如果公司因經營風險無法盈利,王某當然無權要求公司賠付。但目前的情況完全是由于公司的種種違規行為,使公司喪失了商業信譽,也有可能使王某獲利損失,而此時公司沒有獲利的風險不能由王某分擔,為了懲罰侵權人的行為,應支付幾年的利息。為了免除王某承擔風險的責任。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精神損害應注意什么
2021-02-26前夫未經授權代簽房屋租賃合同有沒有效
2021-03-03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機動車與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認定
2021-01-26撫恤金發放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2如何對倉儲物進行入庫驗收
2020-12-15離職之后三個月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1-21老婆出軌可以離婚嗎
2021-01-22單位裁員怎么計算失業補償金
2020-12-14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試論我國人身保險合同的復效
2021-02-12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車輛被毀,保險公司按保險金額賠償
2021-02-09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購買保險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08被保險人權利之完善
2021-01-17保險代理人的職責
2021-02-12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解析
2021-03-12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哪些特征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