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務關系是一種傳統的經濟社會關系,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平等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根據民法規定,一方為另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按照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廣義上包括承包、承攬、運輸、技術服務、委托、信托和中介。勞動關系具有以下特點:一是主體,雙方可以是法人或者公民,或者一方是法人,另一方是公民。勞動合同的內容主要由雙方協商一致,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第二,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契約關系。勞動者提供勞務時,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不提供保險、福利等待遇,不存在個人從屬關系;三是勞動關系建立在民事法律規范的基礎上,受民事法律規范的規范和保護。勞動關系可能產生的責任一般是違約、侵權等民事責任,勞動關系是我國勞動法調整的對象。勞動者除了受到民法的一般保護外,還受到勞動法的特殊保護。根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建立勞動關系的通知》(勞社發[2005]12號)第一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同時有下列情形的,建立勞動關系:(一)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主體資格;(二)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適用于勞動者,(三)勞動者提供的勞務是用人單位業務的組成部分。這一規定對勞動關系作了明確的界定。從上述規定來看,勞動關系的構成要件包括主體資格、從屬關系和勞動性質三個要件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的規定,勞動關系雙方的主體是具體的,即一方是用人單位,另一方必須是工人。勞動者是指符合勞動年齡條件,具有勞動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的自然人。用人單位是指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或者私營非企業;但是,勞動關系中的主體類型很多,并不具體??梢允莾蓚€相等的科目,也可以是兩個以上相等的科目;它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是法人與自然人之間的關系。另外,法律法規對勞務提供者主體資格的要求沒有勞動關系主體的要求嚴格勞動關系建立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地位不平等,不僅是財產關系,還有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行政從屬關系。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員,不僅要提供勞動,還要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從事用人單位指派的工作,服從用人單位的人事安排。它反映了生產資料、勞動者和勞動對象之間穩定、連續的關系;在勞動關系中,雙方具有平等的民事權利和義務。勞動者提供勞務和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報酬時,只反映財產關系,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而二者之間的關系往往具有“臨時性、短期性、一次性”等特點。(3)當事人的權利義務不同p>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既有一般義務,也有附帶義務,如用人單位應當為勞動者辦理社會保險,用人單位應當承擔勞動風險,勞動者應當遵守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等。但是,在勞動關系中沒有這種附帶義務。兩者的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薪酬和社會保障福利方面,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除工資外,還享受保險、福利等福利,這是法律對用人單位義務的明確規范。因此,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遭受意外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屬于工傷事故,勞動風險完全由用人單位承擔;但是,勞動關系中的自然人一般只獲得勞動報酬,勞動風險一般由勞動提供人承擔,但用人單位提供勞動環境和勞動條件,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2)原則上,勞動關系受國家干預較多,而且雙方都處于不平等的地位。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同工同酬的原則,必須符合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在勞動關系中,雙方地位平等,一方支付給另一方的報酬完全由雙方協商確定,但在支付方式上不應違背民法平等、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的規定和國家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一般來說,用人單位支付的勞動報酬是以工資的形式定期支付給勞動者的,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是,勞務關系的支付由雙方約定,通常一次或分階段解決(4)就用人單位對違反規章制度行為的處理權而言,如果勞動者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或者有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等行為的,用人單位有權依照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終止勞動合同,或者給予警告、記過、降級等處分;在勞動關系中,單位也有權不再使用勞動者,或者要求當事人承擔一定的經濟責任,不包括其他形式的紀律處分。(4)法律責任的不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部責任的不同。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作為用人單位的一員,以用人單位名義工作,因勞動者過錯造成的法律責任由用人單位承擔。在勞動關系中,提供勞務的一方應當獨立承擔法律責任。二是相互責任的差異。在勞動關系中,當事人不履行或者違法履行勞動合同的,不僅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還應當承擔行政責任,如經濟補償、賠償以及勞動行政部門對用人單位的行政處罰等。在勞動關系糾紛中,當事人違反勞動合同約定的,可能承擔的責任一般為違約、侵權等民事責任,不承擔行政責任(5)國家對勞動關系的不同程度干預,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地位的不平等,導致用人單位欺負勞動者的現象時有發生。為了更好地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合同法》以強制性的法律規范規定了用人單位的義務,如繳納各類保險、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最低工資、最低工資和最長工作時間等,勞動者的勞動安全衛生等義務;勞務關系作為一種民事關系,以私法自治為原則,尊重當事人的真實意思,不受國家干預。因此,除了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外,當事人可以在合同自由原則的基礎上充分協商合同條款,無需法律干預(6)適用法律不同p>勞動關系是我國《勞動法》調整的對象,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糾紛是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勞動關系的產生、變更、終止和爭議的解決,適用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勞動法沒有規定的,適用民法。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建立勞動關系必須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務關系是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其糾紛是平等主體之間因履行合同發生的糾紛,應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予以規范和調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探望孩子次數是否有限制
2020-12-17頂撞上司可以辭退嗎
2021-02-11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在大隊的分紅股權證可以抵押嗎
2020-11-22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財產保全后賬戶可以有資金往來嗎
2021-02-27房產抵押能否對抗財產保全后的執行
2021-02-12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無合同的居間費用怎么上稅
2021-02-20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流程
2020-12-19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未續簽合同怎么交保險
2021-01-28投保人因不明白保險合同簽錯了怎么辦
2020-11-26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購買汽車保險怎么選擇銷售商
2020-12-30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