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勞動人事部門掌握的人員名單核對企業員工名單(或抽查某部門人員名單),核對“資產負債表”中是否存在虛假人員名單、超額獎金和工資、偷逃個人調整稅等情況,核對應付工資金額與應付賬款余額是否一致,核對本期應付工資與上期應付工資的差額。如果差異較大,應進一步查明原因,檢查企業是否突破了工資總額計劃的控制指標(3)通過審核“工資結算匯總表”,核實企業是否納入補貼,醫療費用和其他不應計入工資總額的費用,通過審核《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審核企業工資費用分配是否正確,應列入專項的工資和稅后利潤是否計入生產成本。同時,檢查“制造費用”,“管理費用”和“生產成本”根據相關賬目的審計,真實、準確地計入應計工資中
(5)審核“工資結算匯總表”中的扣繳款項與應付工資賬目是否真實、一致,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如有疑問,可查閱原始文件
(1)計算年平均工資或平均工資率,并與上一年度或預算進行比較(2)按月比較工資的提取和支付情況,分析每月工資的提取和支付情況。或按不同部門、不同車間、不同生產線計算上述比例,聽取被審核企業對異常波動的解釋,并獲取證據;對原因不明的變動情況進行跟蹤,作為審計線索
(1)對實行工效聯動的被審計企業,詢問、審核工效聯動方案,核實工資金額是否與核定工資基數一致(2)對實行計稅工資的被審計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檢查工資中超出計稅標準的部分是否已作了調整(3)檢查應付工資明細賬的貸方編號是否與在生產成本、制造成本、管理成本、產品銷售成本中分攤的應付工資總額相一致,其他應交業務費、在建工程費、福利費等(4)核對所附工資費用分配匯總表,核對應交工資分配是否正確合規。檢查成本費用與非成本費用、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是否混淆,人為調整損益
(1)與勞資部人員名單核對,核實應付工資的真實性。注意新減人員與勞動部記錄是否一致(2)與勞資部考勤記錄核對工資、獎金、津貼計算是否正確,依據是否充分,(3)檢查按規定扣繳各項資金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為調整產品成本和當年利潤,企業人為地將應計入產品成本的工資費用多計或少計列,為了達到調整利潤的目的,審計人員在對企業應付工資進行復核時,發現本年度的工資支出較上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經進一步審查得知,在建工程工資支出60萬元計入生產成本。這就增加了產品的成本,隨著產品的銷售,必然導致當年利潤的減少<2.虛報腐敗<2.一些企業會計人員利用會計部門內部管理不完善,虛報員工姓名,進行貪污,或使原始憑證與記賬憑證不一致例如,在對一家空調生產企業進行審計時,審計人員發現工資單上許多人的簽名似乎來自一個人。經質證,出納得知,他利用單位內部管理混亂,虛報員工名單,偽造簽名并取得財務憑證
3.利息支出計入“應付工資”科目
部分企業向職工支付購買本單位債券的利息支出,計入應付工資,并重復支出,虛減當期利潤。根據規定,企業發行債券的應付利息,應當每年以支取方式計入財務費用,支付利息時沖抵應付債券。利息提取時,借記“財務費用-利息費用”,貸記“應付債券-應計利息”。但一些企業為了隱瞞利潤,一方面將財務費用納入債券利息的計提;另一方面,在支付企業職工購買的債券利息時,通過“應付工資”重新列示費用,使已支付給職工的利息計入“應付債券”貸方。如a企業發行100萬元5年期公司債券,利率為8%,公司職工購買50萬元,企業當年共提取利息8萬元,計入財務費用。第二年2月,公司先支付其他單位利息時,“借:應付債券4萬元,貸:現金4萬元”;應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債券利息4萬元,并入當月工資,作為“借款:應付工資,借款:現金”的會計處理,再擠進營業費用和管理費用,減少利潤4萬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未做鑒定可否先行起訴
2021-01-02外貿出口程序有哪些
2020-12-12商業匯票包括哪些
2021-03-102020離婚程序怎么走
2021-03-02商業銀行是否需要公布上一年度的經營業績
2021-02-09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公司已經注銷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11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臨時用工合同是否可以不繳納社保
2021-03-13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保險合同生效的含義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8如何定性保險利益
2020-12-03保險法中是如何規定追償的
2021-01-03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風險代理是怎么一回事?
2020-11-28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土地承包經營權流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嗎
2021-01-15棚改安置房土地出讓金怎么計算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