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如果上述違約金糾紛案件發生在北京某企業,仲裁機構或法院有可能根據北京市勞動合同的規定支持違約金金額,不超過林某解除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工資總額,即30萬元,而非250萬元;如果本案發生在上海某企業,仲裁機構或法院可能會根據《上海市勞動合同條例》的規定判定本協議無效,然后根本不支持企業要求Lin承擔違約金
由于對勞動合同違約金的理解不同,當地關于違約金的規定差異很大,因此處理同一問題的結果可能不是唯一的。面對這種混亂狀態,《勞動合同法》面前的問題是,國家應該如何對待違約金?新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對違約金有何具體規定
根據勞動合同的特點,我們認為勞動合同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最好由法律規定。如果允許違約金成為承擔勞動合同違約責任的方式,將對工人非常不利。理由如下:
(1)如果雙方自行約定違約金,就等于忽視了勞動合同與其他合同的本質區別,忽視了勞動者在勞動關系中的弱勢地位。特別是在中國,勞動力長期供過于求,很難真正實現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法律平等地位,這很容易使雙方在約定違約金時更能體現用人單位的意愿,限制高違約金勞動者的自由流動當事人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的,與勞動者的辭職權不一致。《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這一規定是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即辭職)的權利。如果在勞動合同中允許當事人約定違約金,那么一些企業就會利用違約金的方式來限制和阻礙工人行使單方面的辭職權,從而損害全世界工人的權益,對于違約金能否作為勞動者承擔違約責任的一種方式,各國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規定。雖然一些國家允許在勞動合同中設定違約金,但大多數國家禁止在勞動合同中設定違約金。例如,日本的《勞動標準法》禁止雇主簽訂合同,規定違約賠償金或不履行勞動合同時的賠償金金額。這一規定的主要原因是: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很難預測違反勞動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勞動者承擔違約賠償責任的能力極為有限。對于違反勞動合同造成的損失,在明確員工辭職權的基礎上,執行法定的賠償標準,而不是勞動合同法中約定的賠償金額,嚴格限制用人單位使用勞動合同約定由勞動者承擔的違約金。具體條款如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侵權人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0-11-20股權轉讓法律意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3股權繼承程序要更名嗎
2021-03-07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新三板定向增發規定
2021-01-06寡婦享有婚姻自由權利嗎,寡婦能再結婚被阻怎么辦
2020-12-12預售房屋抵押登記程序
2020-12-26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二次入職離職補償金怎么結算
2021-03-12勞動合同常識
2021-03-05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北京在職員工違反保密協議如何處罰
2021-01-30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為什么旅行社責任保險應改為法定保險
2021-03-02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什么是貨物運輸險
2021-01-24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