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美國潛心研究一年美國勞務派遣制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教授謝某告訴本報,采用勞務派遣,公司只要支付工資,理論上,其他的包括社保、辭退賠償等各項責任可以全部轉嫁到勞務公司。
正是出于對這種走向混亂的用工形式的警惕,勞動合同法單辟一節,專門規范和約束“勞務派遣”。
不料,事與愿違。現在很多企業,包括航空、銀行、石油、電信等行業的大型國有上市公司,紛紛在年底前突擊把一些員工改為勞務派遣。有的企業甚至讓勞務公司公開競標,以求把企業的成本和責任壓到最小。
正是企業對勞務派遣的需求大增,勞務公司才欣欣向榮。“我聽說現在很多人都想去做勞務派遣公司。”全國人大法工委的官員說。
然而,企業和勞務公司雙贏的代價,是大量老員工的情感以及合法權益受到傷害。
為什么立法者自認為做了足夠嚴苛規定的勞務派遣,反而會成為眾多企業集體規避新法責任的出口呢?很多人認為是因為相關的法律設計不盡完善。
上海市眾大人力資源管理有限公司的徐粒告訴記者,很多企業和勞務公司談判的時候都認為,勞動關系在勞務公司,工資應該由勞務公司支付。然而,工資由勞務公司代發之后,出現了另外兩個棘手問題:第一,萬一注冊資金不少于50萬的勞務公司卷款潛逃怎么辦?第二,工資被勞務公司克扣怎么辦?目前,大多數企業提出,要求勞務公司押一定的押金在企業,以防萬一。
上周二,謝某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的一次關于勞動合同法的演講中,特別提出自己的疑問,為何法律不直接規定由用工單位直接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工資、加班費及其他福利?
另外,新法規定,被派遣勞動者在勞務派遣單位簽署的兩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期內如果沒有工作,勞務派遣單位應當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向其按月支付報酬。
然而,這項規定的執行極難,因為勞務公司派遣勞務掙的就是每人每月幾十元的管理費,這筆費用遠遠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以往沒有勞務派遣的時候,最終出現糾紛的是企業和勞動者,現在則是企業、勞動者以及勞務公司。“如果不能處理好三者關系,今后糾紛將會越來越多。”他不無憂慮地說。
事實上,新法規定勞務派遣一般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立法設計者初衷是避免大規模的勞務派遣帶來震蕩。而目前席卷全國大型國企到民企的勞務派遣旋風,早已超越了這個范圍。
更大的背景是,在勞動力供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處于談判弱勢的勞動者本身也可能會提出低要求,甚至會自己選擇規避法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動產質押與權利質押有何區別
2021-01-25未結算怎么舉證完全履行合同
2020-12-07轉讓商標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20注冊商標對消費者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2商評委如何認定域外證據
2020-12-21哪些種類的商標可以注冊
2020-11-13擔保公司和反擔保人指什么
2021-03-06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合同格式條款的優點是什么
2020-12-28家暴打青紫是輕傷嗎
2021-02-20提前離職扣除工裝費合法嗎
2021-01-28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1-03-17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自殺是否可以得到保險賠償
2020-12-21生死兩全保險都有哪些特點
2020-12-29平安保險雇主責任保險
2021-01-11拆遷后遇到房價波動拆遷補償標準如何確定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