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合同欺詐行為
合同民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或誤導對方基于此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以簽訂合同達到欺詐的目的。合同民事欺詐行為的主要方式包括:
1、虛假的質量欺詐行為;
2、虛假的商品標識欺詐行為;
3、虛假的合同主體欺詐行為;
4、虛假的宣傳欺詐行為;
5、虛假的價格欺詐行為。
合同民事欺詐有四大特點
一、欺詐人發(fā)出欺騙性或虛假性的邀請,誘導對方向自己發(fā)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約),采取欺詐手段實現簽約目的。
二、欺詐人對訂立合同的主要條款及有關關鍵性事實作虛假介紹,或者隱瞞事實真相,向對方發(fā)出訂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致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承諾,以實現其訂立合同的目的。
三、所簽合同生效后欺詐人通過雙方履行該合同,達到其獲取不法利益的目的。
四、目前合同欺詐的突出特點是欺詐人一般具有合法的主體資格或具有一定的實際履約能力,同時可能還積極履行所簽合同的部分條款,即通過履行一定的合同義務,從被欺詐方獲得不法利益。
合同欺詐不同于合同糾紛
合同欺詐也是通過合同的形式進行,但不同于合同糾紛。兩者的區(qū)別主要是看行為人有沒有騙取他人財物、非法占有財產的目的,客觀上是否采取了欺騙手段,有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不是惟一的標準。
區(qū)別一: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根本沒履行合同的意愿,簽訂合同只是為了達到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就是合同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履行合同的誠意,只是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由于客觀原因或主觀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履行能力,雖經過努力仍不見成效的,則按合同糾紛處理。
區(qū)別二:合同簽訂時和合同簽訂后行為人具有履行能力,但卻虛構事實或制造借口,故意不履行合同。以達到占有對方財物的目的,構成合同欺詐。如果當事人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工作失誤而給對方造成損失,應按合同糾紛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判沒收個人財產,名下無財產怎么辦
2021-02-22醫(yī)療鑒定可以作為處罰依據嗎
2021-03-06村干部選舉新規(guī)定有哪些
2021-03-05p2p非法集資國家賠付比例是多少
2021-02-24留置時間不得超過幾個月
2021-02-07車輛交通事故如何處理
2021-03-14承兌匯票逾期付款多久可以起訴
2020-12-21訴前保全不起訴的后果是什么
2020-11-26男方外遇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2-19兒童監(jiān)護權轉移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13房產贈與合同可以延遲生效嗎
2021-01-21物業(yè)收取電損費合理嗎
2020-12-04外嫁女戶口遷出還有宅基地繼承權嗎
2020-12-21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人身保險的理賠的定義是什么
2021-03-05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