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侵犯公民姓名權的表現有哪些?
侵犯姓名權的表現:干涉他人決定、使用、改變姓名;盜用他人姓名。
1、盜用他人姓名。盜用他人姓名指的是未經他人同意或授權,擅自以他人的名義實施某種活動,以抬高自己身價或謀求不正當的利益。
2、冒用他人姓名。指的是使用他人的姓名,冒充他人進行活動,以達到某種目的。
盜用和冒用姓名的區別:盜用主要指盜取某人姓名,自己不一定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盜用B的姓名,向C說自己是B的好友,騙取C的信任從而獲得某種利益。冒用則是冒用某人姓名,自己扮演的就是姓名者本人。如A說自己就是B,進行欺騙從而獲得某種利益。
二、侵犯姓名權構成要件
1、侵害行為
根據《民法典》(2021.01.01生效)第一千零一十二條的規定,侵害姓名權的行為一般由作為的方式構成,其中最主要的最常見的行為就是干涉、盜用和假冒他人的姓名。
(1)干涉他人決定、使用和變更自己的姓名。
(2)盜用他人姓名。
未經權利主體的同意或授權,擅自以權利主體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或從事不利于權利主體、不利于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即是盜用他人姓名的行為。
(3)假冒姓名。
假冒他人姓名是冒名頂替、冒充他人姓名進行活動。
2、行為人的過錯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應以行為人主觀上的故意為要件。行為人故意的情況下,其行為構成侵害他人姓名權,如果行為人因過失而將他人的名字弄錯,不應認定為侵害姓名權。在實踐中,我們一概以故意實施的行為即構成侵犯姓名權,過失則不構成侵害姓名權,在侵害姓名權的訴訟中,原告只要證明被告實施了侵權行為,就可以推定被告有過錯,而被告是否存在過錯,則要由被告自己舉證加以證明。
3、損害后果
侵害行為人只要實施了盜用、冒用他人姓名,干涉他人行使姓名權,故意不使用他人姓名的行為,就可以認定已經造成了損害后果,受害人列出其他特別的損害事實,即可主張權利。
4、侵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侵害姓名權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的因果關系與一般侵權行為民事責任構成要件中的因果關系并無實質差別,但是由于侵害姓名權的違法行為和損害事實合而為一,受害人只要證明其姓名權受到侵害即可,無須證明損害后果的存在。
姓名權是每個人所獨有的,除非名字的所有人授權給其他人使用,否則任何不適本人使用自己名字的行為都已經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一旦發現此種行為的存在,是可以依法要求侵犯姓名權的主體支付賠償金的,對于不賠償就可以起訴。
侵害姓名權怎么救濟
有哪些侵犯姓名權的行為,姓名權有什么內容
侵犯姓名權怎么處理,侵犯姓名權的行為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處理人事爭議案件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2020-12-17拖欠農民工工資新規定
2021-02-10身體損害認定交警承擔費用嗎
2020-12-07房貸抵押解押后房產證如何處理
2020-12-02托收承付的承付期為多久,結算條件又是怎樣的
2021-01-10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學生被拐賣了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7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3-16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開車撞樹上保險怎么賠
2020-12-01保險合同成立后能否退保
2021-01-27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土地承包的的程序是怎么進行的
2021-01-13土地互換后發生了糾紛還可以要回土地嗎
2020-11-16拆遷中的以租代征和土地流轉怎么區別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