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法律對于環境污染是有明確的規定的,新出的刑法修正案八就有對環境污染罪的具體定義以及犯罪判定。該法案也是司法考試的常考內容。新修訂的法案關于環境污染罪的地方有很多處與原來的法案有所出入。那么接下來我們就看看刑八污染環境罪法條具體如何吧。
一、綜述
《刑法(修正案八)》,對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罪”做了較大修改。修改前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違反國家規定,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修改后的條文規定:“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后果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本次修改,通過擴展適用范圍、降低入罪門檻的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刑法》的威懾力。這對我國刑事法律責任的完善、加大對環境污染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具有重要意義。
二、本次修改有哪些變化?
此次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修改,只涉及構成要件中犯罪的客觀方面,即對犯罪行為要件的調整。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幾點:
1、將構成要件中的犯罪結果由“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嚴重后果”修改為“嚴重污染環境”。這一修改是最重大、最核心的變化。修改前《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屬于結果犯,必須具備特定的結果才能構成犯罪。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只有在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并由此導致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的情況下,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存在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對構成犯罪行為的范圍界定過窄,局限于重大環境污染事故,致使一些雖然沒有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但危害嚴重的行為得不到《刑法》的懲戒;其次,污染事故往往是突發性事件,帶有偶發性質,一些不屬于重大環境污染事故但具有累積性的污染行為,其危害也非常嚴重,卻沒有納入《刑法》懲戒的范疇;第三,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通常都伴隨著公私財產的重大損失或者人身傷亡,從立法技術上看,將兩者并列作為結果要件,有重復規定的問題,也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適用范圍。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條從根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刑法(修正案八)》實施后,只要造成了重大環境污染,無論是否屬于污染事故,都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2、將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物質,由“危險廢物”修改為“有害物質”。請訪問按照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行為人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物質包括: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危險廢物。從語法的角度看,這樣的規定,是將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等各類物質都歸入了危險廢物的范疇。依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哪些物質屬于危險廢物,是通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方式來確定的。第三百三十八條列舉的幾種物質中,可能并非都屬于危險廢物。如有毒物質,很明顯不會全部屬于危險廢物。因此,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的規定,邏輯上無法自足。此外,將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物質范圍最終限定在“危險廢物”,實際上縮小了適用范圍。如果行為人排放或者傾倒一些沒有列入《危險廢物名錄但危害嚴重的物質,就無法追究刑事責任。考慮到這些問題,修改后的三百三十八條將“廢物危險”修改為“有害物質”,其范圍大大拓寬,有助于降低環境刑事犯罪的門檻。
3、刪除了“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規定。原《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將適用范圍限定在向土地、水體和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害物質,
實踐中可能導致部分環境違法行為得不到追究,尤其是沒有直接向水體等環境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刪除這一限制,使第三百三十八條的適用范圍更寬,無論是否向土地、水體、大氣排放、傾倒或者處置,都可以構成犯罪。修改后犯罪客觀方面有哪些重大調整?修改后的《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條,其構成要件包括:
(1)犯罪主體。
構成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實踐中主要是企業。
(2)犯罪的主觀方面。
犯罪的主觀方面沒有變化,仍然是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
(3)犯罪客體。
第三百三十八條規定的犯罪客體在理論上一直有爭議,有的認為是國家保護的環境管理秩序,有的認為是環境權,有的認為是環境法益。此次修改沒有涉及犯罪客體。
(4)犯罪的客觀方面。
犯罪的客觀方面有了重大調整。修改后的第三百三十八條,犯罪的客觀方面應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違反國家規定,即違反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強制性義務規范;
二是有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害物質的行為,一般意義上的生產、貯存、使用等行為不構成本罪;三是排放、傾倒或者處置的對象是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或者其他有害物質。據此,有放射性的廢物、含傳染病病原體的廢物、有毒物質都被列入了有害物質的范疇,無需再通過《國家危險廢物名錄》來確定適用范圍;四是造成重大環境污染,一般的輕微污染不構成犯罪。這是必備的結果要件。同時要注意,重大環境污染與行為人的排放、傾倒或者處置有害物質的行為之間必須存在因果關系。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刑法修正案八》擴大了犯罪范圍,降低了犯罪的門檻,對犯罪進行更加嚴格的要求與規定。這從某一程度來講提高了刑法與法律的權威,也更加有利于我國法律的完善,同時提高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從根本上做到減少的對環境的污染。
環境污染損害賠償糾紛案判決書
污染環境行為有哪些 ,應當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環境污染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管理法有哪些內容
2021-03-18外國人委托國內律師的手續
2021-01-14商標權域名權和著作權的保護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09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家暴沒有外傷怎么取證
2021-01-19私生子繼承遺產的份額是多少
2020-12-15工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8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在什么情況下與員工簽訂勞務合同
2020-11-23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勞動爭議管轄有什么法律規定呢
2020-11-14公司收取押金和扣押身份證件需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0-12-25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條款應當合理解釋
2021-03-22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超額投保出險后如何理賠
2021-01-07被車撞傷后要求保險公司賠償保險公司是否應賠償意外責任險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