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償還和連帶有什么區別
共同之債與連帶債務二者在效力上并不完全相同,它們的區別是:
1、共同之債雖可準用連帶債務之規定,但這僅是因為給付不可分,而非實質上有連帶關系,因此,當給付變為可分時,即成為可分債務。而連帶債務不問給付可分不可分,當事人之間均為連帶關系;
2、共同之債不可部分履行,連帶債務可以部分履行;
3、對連帶債務,由于當事人之間有連帶關系,所以,就一債務人發生之事項,如履行、免除、抵銷、混同、請求等,有絕對效力,而對共同之債,除履行外,僅有相對效力。
不可分之債、連帶之債的內涵和外延
因共同之債與不可分之債在對外關系的上是相同的,因此,只要清晰不可分之債和連帶之債的劃分標準、形成原因、功能目的、整體履行的原因方面存在的不同,就可以明了不可分之債、連帶之債、共同之債的范圍和適用。
(一)劃分標準連帶之債是以“債的主體”相互關系對債進行的一種劃分,不可分之債是以“債的標的”進行劃分的。連帶之債和不可分之債是對債進行的不同層面的觀察得出的。
(二)形成原因正因為連帶之債與不可分之債劃分的標準不同,因而導致各自形成原因也是有區別的,連帶之債的連帶性完全是由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意愿決定的,法律規定上面一論述,關于當事人的意思自治,依民法的精神特別是債法中的合同法可知,法律充分尊重當事人雙方的意思自治,因此如果雙方約定債權連帶享有、債務承擔也連帶,只要不違反法律的強行性、禁止性規定,法律都是不會禁止的;不可分之債的不可分性源于給付標的的客觀性質,不可分之債實質上是數個獨立的債權債務,只是因為給付的不可分性而使數個債權人或者債務人相互結合。
(三)履行的方式和原因不同連帶之債的連帶債權中,債權人為復數,在履行期限屆滿之日,任何一個債權人能夠請求債務人為連帶債權之全部給付,債務人向任一債權人清償其債務,就構成債務的解除,連帶債權中的債務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債務人可自由的選擇債權人中的任何之一向之履行債務,法律對他們未施加任何的限制。不可分之債的不可分債權則要求債務人向全體債權人為清償,或者債務人向全體債權人委托的人進行清償,不可分之債的債務關系才能告解除,債務人向債權人中任一為清償而該債權人未得到其他債權人授權,即該清償不發生消滅債務的法律效力,債務人對不可分債權人仍負有清償的義務,該債務人只能向受領全部清償的債權人主張不當得利。
二、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關鍵看借的錢,是否用于雙方共同的生活或生產經營了。如果是借錢一方自己用了,對方不知情,或者不認可,而且后期另一方也沒有因為借錢這個事情從中得到好處或受益,那也不是共同債務,也就是所謂的個人債務。
諸如一方借款給其自己的親威結婚用的債務、除了自己掏錢還格外借了一部分錢給老家人或者近親屬蓋房或者買房子的債務、借錢用于開公司對方不同意事后也沒有享受公司盈利的債務以及私自借款放高利貸形成欠款的債務等都屬于個人債務。
而最常見的,也是最容易被法院認可的共同債務有:
1、一方在婚后借款用于購買共同所有的房屋的;
2、一方在婚前,雙方或單方借款買房,如果最后房屋是按共同財產處理的,那法院會根據公平原則,即便另一方不認可婚前的借款,法院也會認定婚前一方借款是共同債務;
3、一方不盡家庭義務,一直不向家里交錢,另一方為了子女教育或生活開支發生的借款;
4、或者為了還共同房貸借的款,也是共同債務。
三、確定連帶責任承擔的原則和依據
(一)連帶責任法定原則。
連帶責任產生的法律上的依據主要有:
1、《民法通則》規定,這是連帶責任產生的基本依據。主要有:第35條合伙人對合伙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第52條因聯營而承擔連帶民事責任;第66條、第67條代理中因授權不明、代理人與第三人串通、無權代理或利用代理關系進行違法活動而產生連帶責任的承擔;
2、《合同法》?、《擔保法》的有關規定,為《擔保法》關于保證責任的祥盡規定;
3、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如最高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11條、第148條,《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73條,《關于審理農村承包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條、第10條,《關于審理聯營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9條等,均有連帶責任承擔的規定。
4、其他法律法規的規定。如《廣告法實施細則》規定廣告虛假而承擔連帶責任等。
(二)連帶責任約定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意思自治、自愿約定而確定連帶責任的承擔。約定承擔連帶責任多見于擔保合同中。
(三)連帶過錯原則。
即根據當事人在民事活動中的過錯大小來確定連帶的承擔。包括兩種情況:一種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本應負連帶責任的一方當事人由于其主觀上無過錯,因而在一定條件下(并非所有無過錯均不承擔連帶責任)不承擔連帶責任。比如與主合同當事人雙方串通、騙取保證人提供保證,主合同債權人采取欺詐、協迫手段,使保證人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提供保證之情形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即連帶責任)。又如合伙中的一方當事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形成的債務,另一方當事人便不承擔連帶責任。另一種是依法律規定或當事人約定,一方當事人雖負有連帶責任,但由于損害后果的造成非其一人過錯所致,而是因債權人、債務人等均有過錯所致,所以應當根據其過錯各自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該方當事人也因此承擔部分連帶賠償責任。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共同償還和連帶有什么區別”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共同之債和連帶之債的區分主要包括債務效力不一樣、履行的方式不一樣等的區別,連帶債務效力更強。讀者如果需要找律師咨詢法律方面的問題,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有房屋出租屬于許可經營范圍嗎
2020-12-17工傷索賠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8交通事故搶救費用不足怎么辦
2021-02-09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肇事逃逸最多判幾年
2021-03-11為什么集資房要全款
2020-12-23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被強迫辭職如何處罰
2021-03-17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投保人和被保險人的區別,如何辦理投保手續
2021-01-28汽車改裝保險杠違法嗎
2021-02-22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財產保險合同的特征有哪些
2021-03-16再保險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有哪些
2021-02-23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四條
2021-02-19石泉地方政策對土地林地流轉侵權行為有哪些規定
2021-02-13影響房屋拆遷補償的這幾件事,你可能正在做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