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法律是保護每個人的名譽以及人格尊嚴,但是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故意的誹謗,特別是一些公眾人物,例如明星、官員、企業高管等,這些人如果遇到惡意的誹謗就會給受害者帶來嚴重的損失,那侮辱誹謗的法律規定處罰是什么?下面就對此問題進行詳細的介紹。
一、侮辱誹謗的法律規定處罰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這里所謂“告訴的才處理”,是指犯誹謗罪,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誹謗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當地群眾公憤的;誹謗外國人影響國際關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訴或不能告訴,人民檢察院應提起公訴。
不構成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規定:
1、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
二、認定誹謗罪
與治安違法行為、民事侵權行為的界限
構成誹謗罪的誹謗行為,必須是情節嚴重的,而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必須局限于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行為,不僅在違法程度上輕于誹謗犯罪行為以及違反治安行政法規的誹謗行為,而且還具有以下不同:
(1)誹謗罪散布的必須是捏造的虛假的事實。如果散布的是客觀存在的事實,雖然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但不構成誹謗罪。而名譽侵權行為,即使所述的內容是真實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開宣揚的,公開了將有損于他人人格、名譽,也可以構成名譽侵權。甚至敘述的事實愈真實,愈會加重侵權的程度。比如,為毀損他人名譽而揭人隱私,越揭得逼真,其侵權性質越為惡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泄露并宣揚他人隱私,給他人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是侵害名譽權的行為,不構成誹謗罪。
(2)法人、團體、組織不能成為誹謗罪的犯罪對象。而在名譽侵權行為中,法人、團體、組織可以成為受害者。如:散布虛假消息,誣說某工廠的產品質量如何低劣等,目的是以不正當的競爭手段搞垮對方。這種行為即使造成了嚴重后果,只能構成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而不構成誹謗罪。
(3)主觀過錯要求不同。誹謗犯罪行為的主觀方面必須是直接故意;而名譽侵權的主觀過錯包括過失行為。此外,即使善意的檢舉、揭發、批評中有不實成分的,也不應以誹謗罪論處。
與侮辱罪的界限
這兩種犯罪所侵犯的客體,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譽。不同之處主要在于:
(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進行,而誹謗則必須是捏造事實。
(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為,而誹謗則不使用暴力手段;
(3)侮辱往往是當著被害人的面進行的,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
與誣告陷害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針對特定對象,采用捏造事實的手段實施的。不同之處在于:
(1)所捏造的事實內容不同。誣告陷害捏造的是犯罪的事實,誹謗罪捏造的是足以損害他人人格、名譽的事實。
(2)行為方式不同。誣告陷害是向政府機關和有關部門告發,誹謗則是當眾或者向第三者散布。
(3)主觀方面不同。誣告陷害的意圖是使他人受刑事處分,誹謗則是意圖損害他人的人格、名譽.
侮辱誹謗是一種嚴重的犯罪行為,在人格上對人的侮辱將會給受害者帶來心理上的壓力,進而會影響到工作以及經濟損失,因此我國的刑罰對于誹謗罪行的處罰就是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時也會剝奪政治權利。
網絡誹謗刑事案件司法解釋全文
誹謗罪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誹謗罪的司法解釋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增資是按認繳還是實繳
2021-03-07地役權和租賃權沖突
2021-01-13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刑事拘留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9孕婦可以去監獄探監嗎
2021-02-01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對管轄異議二審裁定不服怎么辦
2020-12-01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連帶責任后房產贈與有效嗎
2020-11-09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法律規定不能上市出售的房屋
2021-01-27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勞務合同簽競業限制嗎
2021-03-23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違反保險合同條款無法獲得賠償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