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未簽訂勞動合同私自離職是否合法?
不合法,單位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員工要離職,也要按照勞動合同法規定履行離職程序,辦理好離職手續,進行交接,并保留相關證據,那樣才可以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自動離職,反而讓自己比較被動。
如果依法提出離職,單位不予辦理離職的,當事人可以向勞動行政部門申訴和舉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單位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不是當事人可以立即解除勞動關系的情形,通常解除勞動合同,有幾種條件:
1、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3、用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規定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4、勞動者有勞動合同法規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因此,當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前向單位申請離職,也可以與單位協商,如果單位有違法情形的,可以直接離職。
離職時,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同時可以以未簽訂勞動合同提出雙倍工資賠償。
二、非正常離職的后果是什么?
自動離職是指勞動者終止勞動關系時不履行解除手續,擅自出走離崗,或者解除手續沒有辦理完畢而離開單位。
用人單位對擅自離職的職工可按曠工處理,給予除名。按照國家規定,自動離職的勞動者不享受任何待遇(企業將有權停止繼續繳納自離職工的社保及公積金)。
不辦離職手續,不能讓單位完成相應的工作交接、有序進行工作任務的相應調整,可能會給單位造成相應的損失。建議你提供書面申請說明具體情況,正常離職;如果因個人緊急原因建議與所在單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私自離職的這種做法都是非常無知的,因為在勞動合同法當中也沒有規定不簽勞動合同是員工可以當時就離職的法定原因。而且私自離職是很有可能給用人單位造成相關的損失的,在這種情況下本身員工可以針對不簽勞動合同的做法索要賠償,反而還落得被公司追償的境地。
勞動合同法司法解釋一全文
《勞動合同法》中的經濟補償標準
簽勞動合同注意事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行政處理的步驟
2020-12-08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中外合資銀行變更股東需要做什么
2021-01-25原產地標記如何認證
2020-12-31微商,代購等將如何規范和管理
2021-01-05錄用通知能否撤回
2021-03-17學生在學校門口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9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流程有哪些
2020-12-28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裁員多少人以上要提前30日公告
2021-01-05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意外險車禍手骨折能賠多少錢
2021-02-19出車險后如何處理
2020-12-22生育保險是否屬工資福利
2021-01-28保險合同的訂立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3-07保險單丟了能理賠嗎
2020-12-03解釋保險合同條款應當遵循什么原則
2021-03-06保險公估人定義
2021-02-27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二)
2021-03-25保險專家提醒:先用眼再動手才保險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