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據追索權的對象
一開始我們就談到,追索權制度是票據法為了加強票據安全性、促進票據流通性而特設的一項制度。這不僅表現在設立該項制度本身,還表現在行使該項制度中法律對保護持票人權益所創造的盡可能多的便利。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在持票人對于追索權對象的確定上,法律允許任意選擇和變更。
首先,持票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任意一個或多個甚至全體票據債務人進行追索。這種選擇不受數量限制,也不受順序限制,只要是持票人認為最有利于保障其權利的就可以要求追索。其次,持票人雖已對票據債務人中一人或多人進行了追索,但這并不意味著未被追索的其他債務人就因此免除了付款義務,持票人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再次對先前未被追索的其他債務人進行追索。
時效
追索權的時效問題也是需要注意的一大內容。筆者將其分為兩項,一是追索權本身的時效,二是行使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時效。
前者指的是《票據法》第65條的內容,持票人應按規定期限提供合法證明進行追索,否則喪失對其前手的追索權。上述“規定期限”按照理解應是指《票據法》第17條規定的行使權利期限,分為三種:
針對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是2年;
一般前手的是6個月;
如果是票據債務人付款后獲得票據權利而再行追索的,則為3個月。
持票人對票據的出票人和承兌人的權利,自票據到期日起2年;見票即付的匯票、本票,自出票日起2年;持票人對支票人的權利,自出票日起6個月;持票人對前手的追索權,自被拒絕承兌或者被拒絕付款之日起6個月;持票人對前手的再追索權,自清償或者被提起訴訟之日起3個月。
雖然《票據法》第65條規定了持票人喪失追索權的情況下仍可以要求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的補救措施,以為持票人行使追索權的前提就是承兌人或付款人拒絕承兌或拒絕付款,甚至于死亡、逃匿、破產、被責令停止業務活動等情況。因此,前述補救措施的實際意義存在疑問,也就是說即使承兌人或付款人承擔責任,持票人也可能無法獲得實際的受償。而且,喪失了對前手的追索權也造成持票人的保障范圍縮小。所以,及時進行追索以盡可能在最大范圍內保障權利是持票人應當加以注意的。
后者是指《票據法》第66條強調的持票人在規定期限內履行追索通知義務的規定,雖然該項規定并不影響持票人行使追索權,但是對于延期通知造成前手或出票人的損失(主要是逾期付款利息的損失)仍要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逾期交房違約金標準
2021-02-09勞動糾紛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
2020-11-12政府征地老百姓不同意怎么辦
2021-02-22行政處理是否有時效限制
2021-03-23買的新房應如何進行驗收
2021-01-16產假必須保留原崗位嗎
2021-01-26酒后駕車的法律責任和行政處罰
2020-12-12合伙財產質押的主管機關是誰
2021-02-12合伙人撤資能返本金嗎
2020-12-03人進監獄了欠銀行貸款怎么辦
2021-03-11父母出資購房可以收回嗎
2020-11-24聊騷能作為離婚的證據嗎
2021-01-09過錯方起訴離婚孩子怎么判
2020-11-29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勞務派遣合同終止情形
2020-12-07企業必須有工會嗎
2020-11-12保險單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2021-01-27飛機延誤賠償標準有什么
2021-02-05保險合同變更申請書的內容
2021-02-06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