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企業破產法(試行)第五條及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破產訴訟由普通法院管轄。由于我國司法狀況尤其是破產立法尚有諸多不能盡如人意的地方,有人認為可以仿效破產立法和司法都做得非常出色的美國,設立最高法院的區域分院來專門處理跨省的破產案件。此觀點在理論上似乎無懈可擊,但在實踐上卻有諸多問題,第一,持論者倡導建立直屬于最高法院的第二套法院系統來專門處理破產案件,其初衷是克服我國司法領域的地方保護弊端,實現法律追求的公平正義。但是,地方保護傾向并非破產司法所獨有。現實情況是,幾乎每種司法程序無論合同糾紛訴訟還是知識產權方面的訴訟,都有地方保護主義的幽靈如影隨形。如果照上述邏輯,在獨立的破產法院系統之外,是否又要設專門的知識產權法院、稅務法院、合同法院?第二,更關鍵的問題是,建立這么一套破產法院系統是否果真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將積重難返的地方保護化解于無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自然令人悲哀;即便答案是肯定的,在我們這樣一個法治文化意識落后、官本位思想難以盡除的國家里,消除了地方保護陰影,難保不又出一個權力保護主義或者別的什么主義?并且,如果將破產法院直接隸屬于最高法院就能消弭地方保護主義的話,那我們完全可以認為已經為正在進行的司法體制改革找到了目標模式。我們大可以將現有的各級地方法院直屬于最高法院管轄,這樣就一攬子解決了地方保護問題,也許還能部分地解決司法不公、司法腐敗問題。比起單獨構建一套破產法院系統,只能部分地解決司法領域中的地方保護主義傾向來說,這應是事半功倍的更佳方案。反過來說,如果我們真的只建立專門的破產法院而不尋求地方保護主義的整體解決,一定程度上是暗示現存的地方保護主義之合理性,因為地方保護主義會認為自己無法戰勝,所以只能對其讓步和逃避。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地方保護主義的徹底根除有賴司法體制的革故鼎新,司法制度的深層次改革有賴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推進,而目前我國政治體制改革尚未取得根本突破,司法環境有待完善,全社會的法治意識仍需大力培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建立了直屬于最高法院的專門的破產法院系統,恐怕不僅于事無補,相反徒增機構官吏而已。所以,在目前,較為現實的做法是各級法院應設立破產法庭專門處置破產案件,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司法制度的深層次改革。(一)關于級別管轄企業破產法(試行)及民事訴訟法都只原則規定了地域管轄,沒有規定級別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具體規定了級別管轄。即以企業法人進行工商登記的工商行政機關的級別為依據劃分管轄級別。縣、縣級市或區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企業的破產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地區、地級市以上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企業法人破產案件,則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個別案件可視情況實行移轉管轄。根據民事訴訟法學的基本原理,劃分級別管轄的標準有三個:案件性質、繁簡程度及影響范圍。單就繁簡程度而論,可以發現現行破產管轄劃分標準的問題:并非縣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企業破產案件就一定簡單,反之,也不能說地市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核準登記的企業破產案件就一定更復雜。同理,影響范圍也不一定與破產企業的工商登記機關成正比。所以,有必要討論改革現有級別管轄制度。筆者以為,可采用主體標準和注冊資本金標準來劃分級別管轄。根據新破產法草案第二條對破產法適用主體的規定及破產法理,破產主體可分為自然人、企業和依法設立的其他經濟組織。其中,自然人破產、遺產破產由基層法院管轄,注冊資本金5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破產仍由基層法院管轄,5000萬元以上的由中級法院管轄。這里有幾點需要說明:1.現行破產法并不適用于自然人,但向商人破產主義和一般破產主義的轉化是大勢所趨,已為現代絕大多數國家采納,相信我國遲早也會走到那一步。實際上新破產法草案第二條規定的適用主體中,不僅有合伙企業及其合伙人,而且有個人獨資企業及其出資人,這實質是賦予了特定的自然人以破產能力。2.之所以考慮運用注冊資本金這一標準,首先,注冊資本本身就是對外交易、承擔債務的擔保,運用它作劃分破產級別管轄的依據順理成章;其次,我國實行法定資本制度,注冊資本必是一個確定的數額;最后,注冊資本便于債權人知曉。通常,債權人在和企業作交易前,會通過查驗營業執照了解對方的注冊資本,而且隨著工商檔案管理的科學化、網絡化、公開化,查詢某個企業的注冊資本將不再是難事。3.為什么以5000萬元作分界標準?其一,主要考慮我國企業總數中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而一般中小企業注冊資本超過5000萬元的不會很多,這就避免將過多的案件交由中級法院管轄;其二,證券法規定,我國證券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證券有限責任公司為5000萬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為5億元),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的最低注冊資本金為2億元。這樣,依據上述標準,證券公司或保險公司以及銀行等萬一破產,其管轄法院只能是中級或以上人民法院。因為這些金融機構一旦破產,其債權債務關系之復雜、牽涉當事人之多、社會影響之大,都恐非基層法院所能勝任。4.合伙企業破產則必是其合伙人破產,個人獨資企業破產則必是其出資人破產,在這種情況下,究竟是看做自然人還是企業呢?綜合權衡,筆者認為將其視做企業似乎既合法理,又合實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制訂國有企業改制方案
2021-03-24行政復議成功多久釋放
2020-11-11物業私攬小區廣告收入業主如何維權
2021-01-17法定收養與事實收養有什么不同?
2021-03-18主債務過期怎么解除抵押權
2021-03-25毆打他人怎么處罰
2021-02-25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無權代理合同是否可以繼續履行
2021-02-20二手房中介費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項
2021-03-10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保價運輸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保險公司如何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0-11-30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保險銷售行為現場應當同步錄音錄像嗎
2020-12-16交強險十級傷殘保險公司能陪多少錢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