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律關系主體必須是消費者和經營者。所謂消費者,依我國《消法》第二條的規定,消費者是指為了滿足個人生活消費的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務的自然人。可見,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不是為了交易,而是為了利用,至于消費者購買后是自用還是用于其他目的,則在所不問。這是理解“消費者”概念的關鍵。而經營者則是與消費者相對應的概念,它一般是指向消費者出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市場主體,其特征是以營利為目的從事經營活動。對于知假買假者是否屬于消費者實踐中爭議頗多。消費是由需求引起的,而需求本身就體現著消費者對一定經濟利益的追求。對于知假買假者,只要他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不是專門用來做商品交易,他就是消費者。至于他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的動機,則可能涉及道德問題,但不在法律調整之中。
2、發生在消費領域。由于《消法》只是調整消費領域中的經濟關系,所以懲罰性賠償金只能在消費領域中適用。即一方為生活需要而購買商品或接受服務,而另一方則為對方提供商品或服務,雙方在這種過程中形成一種消費合同關系。可以說沒有消費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消費合同關系,就不存在懲罰性賠償金的適用。
3、經營者有欺詐行為。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欺詐行為是適用懲罰性賠償金的核心要件。所謂“欺詐行為”,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見《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這個解釋可作為認定欺詐行為的標準。如經營者提供的是假貨、冒牌貨、偽劣產品、欺騙性服務等坑害消費者的行為都屬于欺詐行為。須注意的是《消法》第四十九條只是要求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有欺詐行為,但并未要求消費者有實際損失。因此,在消費過程中只要經營者有欺詐行為,消費者即使未受損失也可主張雙倍索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10賣家索回小產權房買家可要求補償
2020-11-07工資爭議在社交平臺上私信工會有效嗎
2021-03-03離婚后一方過度糾纏一方怎么辦
2021-01-24離婚法院調解和好后對方還是有家庭暴力能不能再次起訴離婚
2021-02-15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變更勞動合同時可以要求漲工資嗎
2020-11-19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行政辦事處有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3集資合作建房包括哪些條件
2020-12-01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保險經紀人是什么,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嗎
2021-02-10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7)
2020-11-23盡早為老年幸福生活買單
2021-01-21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性質
2021-01-26土地出讓方式主要有哪些,土地出讓方式分別有哪些含義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