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常適用的幾種訴訟時效起算方式
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shù)?……”、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最高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民通意見》)第168條“人身損害賠償?shù)脑V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fā)現(xiàn),后經(jīng)檢查確診并能夠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等對訴訟時效問題進行了規(guī)定,但是上述規(guī)定過于原則和抽象,對于該類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1年訴訟時效起算時間的認識和做法很不一致,主要有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日、受害人治療終結日、傷殘評定日。下面對這幾種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一)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日
根據(jù)《民通意見》第168條“人身損害賠償?shù)脑V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交通事故案件根據(jù)該規(guī)定的文義解釋,受害人通常是在事故發(fā)生的當場受傷,故大多數(shù)人據(jù)此認為訴訟時效期間應自事故發(fā)生日起算。因此,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當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日,是被普遍接受和適用的方式之一。
又根據(jù)《民通意見》第140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之規(guī)定,訴訟時效中斷有三種法定事由:1、提起訴訟;2、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3、一方同意履行義務。一、對于交通事故中傷情嚴重長時間治療的受害者來說,在離事故發(fā)生日一年提起訴訟,即意味著受害者要在治療期間提起訴訟,且受害者只能對已經(jīng)實際產生的醫(yī)療費、護理費等損失提起訴訟,而此時受害者正接受治療,對于提起訴訟后受害者繼續(xù)產生的醫(yī)療費、護理費等損失,意味著受害者還需在第一次起訴后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一年內再次起訴。如果受害者在離事故發(fā)生日后治療一年以上,按照這個邏輯,對于一個交通事故的賠償案件而言,至少要進行多次訴訟,這不僅嚴重浪費司法資源,也給雙方當事人帶來巨大的訴累;二、受害人向侵權方提出要求主張權利時適用訴訟時效中斷,但實踐中如何分配受害人主張過權利的舉證責任又成為一個難題,例如受害人在受傷治療期間,其必定以要求侵權方支付醫(yī)療費等方式主張權利,但這些主張權利的方式基本是以口頭形式存在,而如果進入訴訟程序后,對方不予承認,那么受害人往往很難舉出明確的證據(jù)證明曾向義務人主張過權利。
(二)治療終結日
治療終結是一個醫(yī)學概念,在臨床醫(yī)學上一般認為損傷后病理變化經(jīng)臨床治療后得到完全和部分恢復并維持穩(wěn)定的時期算是治療終結。針對每一個具體的損傷,什么情形、什么時間屬于醫(yī)療終結,醫(yī)學上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的時間,而法律上就更無規(guī)定了,因此,以治療終結之日起算時效期間,最主要缺陷就是治療終結時間本身很難確定,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有以出院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有的以康復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這樣一來,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就不是一個確切的時間,法院很難認定超過期間是受害人主觀上不積極主張權利,還是客觀上不能主張權利。
(三)傷殘評定日
傷殘評定之日是指委托鑒定之日還是指鑒定機構做出傷殘等級之日存在不同看法,即使該時間被最終確定為其一,但不是所有事故受害人均需要傷殘評定,明顯不構成傷殘、無需進行傷殘評定的案件,時效期間從何起算?還有,有的受害人符合構成傷殘條件,但卻不積極地進行傷殘評定,時效期間總不能一直不起算,訴訟時效制度的本來目的就是對于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的行為加以制裁,但對于受害人傷殘評定之前的懈怠行為卻無法制裁,由此看來,這個規(guī)則也有重大缺陷。
二、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應自損失固定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根據(jù)《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知道”完全是一個主觀標準,僅從權利人主觀上來考量,但訴訟能否變成現(xiàn)實,還取決受害人客觀方面的條件是否具備。因此,該規(guī)則強調了受害人的主觀因素,而對受害人實現(xiàn)訴權存在客觀障礙視而不見,實際操作中帶來的后果往往是從根本上違背了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本意。雖《民法通則》第137條規(guī)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強調的是權利人主觀因素,從而督促權利人及時行使權利,對怠于行駛權利者進行制裁,使權利義務關系確定化,但該規(guī)定還蘊含著“權利被侵害”的問題。
“權利被侵害”是明確的客觀事實,具有確定性,而不是權利人主觀意識下的猜測。就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而言,受害者被侵害的是身體權、健康權或生命權,受害者基于這些基本權利被侵犯,才產生了侵權請求權,侵權請求權的功能在于補償其受到的損害,因此,受害者必須在確定其遭受的損失前提下,即“權利被侵害”已經(jīng)明確,才能完全行使侵權請求權,從而得到其所受損害的相應補償,此時開始計算侵權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方能體現(xiàn)訴訟時效制度的意義。受害者因交通事故受傷后處于治療之中,其對自己需醫(yī)治多久、是否構成殘疾等均不得知曉,也還不清楚自己將遭受的最終損失,此時屬于客觀障礙而不能及時、完全行使侵權請求權,若仍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而不保護權利人的利益,將有悖于訴訟時效制度的初衷,畢竟訴訟時效制度是為保護正義而不是為不法者逃避債務、免除責任而設置的。
從上文可以看出訴訟時效從收到調解終結書之日起按照損失的不同性質計算,即人身一年,其他兩年。對于達成調解協(xié)議后或者雙方自行協(xié)商達成協(xié)議后逾期不履行的,訴訟時效按照調解協(xié)議確定的履行期滿之日起計算。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wǎng)進行專業(yè)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的準則有哪些
2021-01-09怎樣判斷既定事實婚姻
2020-12-08人身損害死亡賠償金怎么算
2021-03-09從法律效力來看保險合同中默示保證與明示保證的關系表現(xiàn)
2021-03-13擔保合同可以單獨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嗎
2021-01-26道路交通事故協(xié)議書格式
2021-03-20個人債務糾紛要怎么辦
2020-12-10離婚后女兒歸我,可以不讓男方看望嗎
2021-03-20贈與合同部分履行還可以任意撤銷嗎
2020-11-24物保人承擔的締約過失責任
2020-11-10勸退包括辭退嗎
2021-03-09簽訂的就業(yè)協(xié)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低于標準的競業(yè)限制協(xié)議是否有效
2020-11-19勞動者未提前30天通知離職合法嗎
2020-12-21失業(yè)保險金不得低于什么
2021-02-22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具體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呢
2021-01-17中外產品責任保險若干法律問題的研究
2020-12-30強險投保人提供哪些材料
2021-02-28人身保險合同的概念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