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過失犯罪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一般來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均是過失犯罪,但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的才需要負刑事責任。
而法律規定的過失犯罪頗多,常見的有:過失致人死亡罪;過失致人重傷罪;失火罪;過失決水罪;過失爆炸罪等。
第一種情況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所謂應當預見是指行為人對其行為可能發生結果的認識能力而言。應當預見要求根據具體情況,確認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斷,包括根據行為人的年齡、工作職責、文化程度、知識水平、工作經驗、生活經驗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說粗心大意、忽略、忘記、沒想到等。
第二種情況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這種過失,就行為人的認識能力來說,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但同時又懷著某種僥幸心理,輕信這種結果也許不會發生。
過失犯罪刑事責任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五條規定: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是過失犯罪。
第十六條規定: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后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的,不是犯罪。
第二百三十三親過失致人死亡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處罰上,因為過失犯罪的主觀惡性比故意犯罪明顯要小,因此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處罰比對故意犯罪的處罰要輕。
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一般來說,過失犯罪是因為自己的心理支配之下而實施的。一般來說,過失犯罪都是盲目進行自信,認為自己可以避免此次犯罪結果的發生或者是犯罪行為的發生。所以其主觀惡性比較小,所以根據相關規定,一般來說法院會對過失犯罪進行酌情處理。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過失犯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保證的有效情形
2021-01-13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父母朋友能否成為該子女的監護人
2020-12-03法院解凍銀行賬戶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07借錢不還,債務人跑路怎么辦
2021-03-22哪些遺產可以繼承,范圍有哪些
2021-03-03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哺乳期不同意調崗要如何處理
2021-03-04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代位追償在財險和壽險中的不同運用
2020-11-17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旅游意外險哪些情況不賠償
2020-12-05撞死人車有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2-03汽車保險應如何投保
2021-02-10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0-11-26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什么是商業代理?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