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緩刑人員再次過失犯罪如何定罪?
《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或發現判決宣告以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應當撤銷緩刑,對新犯的罪或新發現的罪作出判決,把前罪和后罪所判處的刑罰,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條的規定,決定執行的刑罰。”該條第二款和《刑法修正案(八)》第十四條規定:“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于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對于如何正確解釋和適用《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或者發現漏罪,撤銷原宣告的緩刑,數罪并罰后能否再次宣告緩刑的問題,存在頗多爭議,司法實踐中全國各地人民法院對此認識不同,筆者發現也有部分法院就此爭議給《人民司法》投稿咨詢,但《人民司法》編輯部的答復也前后矛盾,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
對此爭議,著名刑法學教授張明楷的觀點是:“1.在緩刑考驗期內犯新罪的,即使決定執行的刑罰符合緩刑的條件,也不得再次宣告緩刑;2.發現漏罪的,符合緩刑條件的,仍可再次宣告緩刑。
二、緩刑適用的條件
《刑法修正案(八)》修改了緩刑適用的條件,可以適用緩刑的六個必備條件是:
1.只適用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2.犯罪情節較輕
3.有悔罪表現
4.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5.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6.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
而對同時具備上述六個條件的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但對于已經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內,再犯新罪的或者發現漏罪的,前者是繼續危害社會,已經有再犯罪的危險,后者是沒有悔罪表現,沒有如實全部供述自己所犯的罪行,屬于認罪不盡和不實的表現,二者均不符合緩刑適用的法定的實質條件,所以,這種情況下,均不得再次宣告緩刑。
犯罪嫌疑人即使是觸犯的是過失罪,但犯罪嫌疑人同樣還是需要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既然要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叫由法院對其新所犯的案件進行相關審理,然后確定犯罪事實,對犯罪嫌疑人進行相關的處罰。如果是被判處緩刑,將會取消其相關的緩刑資格。
假釋緩刑考驗期滿后怎么處理?
緩刑期間酒駕被查了會不會被判刑
犯過失致人死亡罪可以判緩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使用注冊商標行為應限期改正
2021-03-06反擔保有哪幾種方式
2021-03-14農村房屋無證怎么贈與
2020-11-22軍人離婚應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17交通事故索賠攻略
2021-01-26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消除不良逾期記錄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3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案件重審可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1-20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房租中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1-16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勞動合同可以代簽嗎
2020-11-17面對求職單位的女性性別歧視怎么辦
2020-12-29沒有簽勞動合同怎么進行勞動調解
2021-01-09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勞動爭議申訴最長年限是幾年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