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和犯意表示的異同有哪些特征
其特征是:一是表示人具有真實的犯罪意圖;二是表示人用口頭、書面、手勢或者其他可以使人知曉的方法向他人表露犯罪意圖;三是犯意表示是犯意的單純流露,不能為犯罪制造條件。如果行為人流露出某種犯罪的意思,比如說我恨某某人,我真想把他給殺了,或者說現在這個社會是人不發橫財不富,馬不食夜草不肥,說出了自己將來也想當江洋大盜之類的話,但是沒有任何行動,僅僅是一種犯罪意思的表露,這本身不是行為,不能認為是犯罪預備。因為刑法只有懲罰行為的情況,如果連準備行為都沒有是不能懲罰的。
但是,一方面要注意,雖然犯罪意思是通過言語、文字的形式流露出來,但是這種流露如果是為了實施某一個犯罪的,這種語言的表示或是文字的表示,實際上就成了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采取的手段,就是一個預備行為,而僅僅是犯意流露的問題。比如,某人對他人發出威脅,你給我錢,你不給我錢,我就把你的家給炸了,把你的孩子給綁架了。這種情況看起來好像也是語言方式表示的,但是這種語言不是單純的犯意流露,而是一個敲詐勒索的威脅行為(通過威脅,敲詐勒索),并且還是一個犯罪的實行行為。另一方面要注意,沒有實際的準備行為,僅僅有犯意流露的這不能算是犯罪;同時還要注意,行為人通過語言文字表示出來的東西并非都是犯意的流露,有可能本身就是一個犯罪行為,在這種場合,就應該認為是犯罪。所以,犯罪預備行為是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的行為,因而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構成了現實的威脅;而犯意表示并沒有為實行犯罪起促進作用,只是單純流露犯意的行為,或者說是一種思想活動,這種思想活動對刑法所保護的社會關系絲毫沒有構成現實的威脅。
我國對這類案件的整治力度也在逐漸加大,相關的犯罪人員對我國的法律公平和社會秩序造成了不小的影響。相關的司法部門在審理和判決這類案件時,會根據當事人的坦白態度和相關的犯罪后果進行相應的判決,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怎樣認定犯罪預備行為?
犯罪預備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是什么
2020-12-30商標授權和品牌授權是否一樣
2020-12-10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與臺灣人的結婚手續
2021-02-09物業收取電損費合理嗎
2020-12-04勞動合同無效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1-07合同生效的要求需要哪些
2021-03-04什么是繼承法?
2021-01-14申請解除競業限制方式
2021-03-20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為什么會出現保險公司的賠款少于車禍事故實
2020-12-17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2020年保險公司訴訟費賠償費
2021-01-29投保人解除合同需要經被保險人同意是否合法
2021-01-07什么是增加保額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