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犯罪分子為了擺脫法律的嚴懲,對自己所犯的犯罪事實拒不承認。這對案件的偵破和法院的受理都帶來極大的阻力。那殺人拒不認罪的后果是什么,殺人拒不認罪的后果有哪些法律依據呢。下面小編就結合我國的現行法律為大家作詳細的解答,希望能幫助到大家增強這方面的法律知識。
在司法實踐中,檢察官和法官認為被告人對指控的辯駁屬于“拒不認罪”,并對其從重處罰的觀點和做法不符合訴訟職能區分的原理,有悖于控審分離、辯護權保障以及法官中立等原則。“拒不認罪,從重處罰”的觀點和做法是建國初期“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刑事政策在審判領域的應用,在特定的歷史階段有其合理性。然而,隨著政權的鞏固和法制建設逐步走上正軌,產生于非常時期的、體現濃烈政治需要的刑事政策已經失去其存在的正當性。為了貫徹《憲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規定,司法人員應從程序的價值和人權保障等角度審慎對待被告人“不認罪”的訴訟行為,不宜再將被告人的辯護行為視為“拒不認罪”,進而“從重處罰”。
1.拒不認罪的犯罪嫌疑人,只要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實犯罪人確實違法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能免于刑事處罰。
2.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四條對證據的真實性,應當綜合全案證據進行審查。對證據的證明力,應當根據具體情況,從證據與待證事實的關聯程度、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審查判斷。證據之間具有內在聯系,共同指向同一待證事實,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的,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
第一百零五條沒有直接證據,但間接證據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
(一)證據已經查證屬實;
(二)證據之間相互印證,不存在無法排除的矛盾和無法解釋的疑問;
(三)全案證據已經形成完整的證明體系;
(四)根據證據認定案件事實足以排除合理懷疑,結論具有唯一性;
(五)運用證據進行的推理符合邏輯和經驗。
有哪些法律依據的相關解答,我們可以看出我國的現行法律對拒不認罪的判罰極為嚴厲。另外我國對這類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只要證據確鑿,能證明犯罪事實的可以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判罰的。
2020刑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認定標準
我國刑法偷稅罪量刑標準
過失致人重傷罪的刑法條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頭申請工傷是否有效
2021-03-19企業融資方式怎么規定
2020-12-19同一交通事故兩個受損失的可以同案起訴嗎
2020-11-13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再婚放棄撫養權有法律效力嗎
2020-11-25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男子為博關注直播喝酒喝油猝死,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
2020-12-21中止履行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10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外資保險公司超出業務范圍尚不構成犯罪如何處罰
2021-03-07離婚給孩子交的保險能分割嗎
2021-03-25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得交嗎
2020-12-07土地出讓金的是什么,土地出讓金的返還方式有哪些
2020-11-13土地流轉后,土地被征收應該屬于誰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