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行減刑、假釋制度,一方面是為了促進罪犯的改造,同時另一方面這一制度又被部分不法之徒利用,成為滋生權錢交易、貪污腐敗的溫床,對司法公正傷害巨大。死刑緩期執行大背景下,新刑法死緩的規定是什么,執行標準又是什么,下面律霸小編就相關法條進行剖析。
一、法律規定
刑法第五十條規定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后,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后,減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證屬實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執行死刑。
二、執行準則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其中明確,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經過一次或者幾次減刑后,其實際執行的刑期不得少于十五年,死刑緩期執行期間不包括在內。此外,死刑緩期執行罪犯在緩期執行期間不服從監管、抗拒改造,尚未構成犯罪的,在減為無期徒刑后再減刑時應適當從嚴。
最高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對中央政法委嚴格規范減刑、假釋的規定中涉及的三類罪犯,即職務犯罪的罪犯、金融犯罪的罪犯、黑社會組織犯罪的罪犯,在實體條件上從減刑的起始時間、間隔時間、減刑幅度方面都作了從嚴的規定。
除此之外,《規定》新增對決定終身監禁的貪污、受賄罪犯不得再減刑、假釋的規定。 對被判處終身監禁的罪犯,在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依法減為無期徒刑的裁定中,應當明確終身監禁,不得再減刑或者假釋。
對判處死緩的職務犯罪罪犯,減為無期徒刑后,符合減刑條件的,執行三年以上方可減刑,一般減為25年有期徒刑,有立功表現或者重大立功表現的,可減為23年以上25年以下有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后再減刑時,一次不超過1年有期徒刑,再次減刑之間應當間隔2年以上。
減刑、假釋的目的是激勵罪犯積極改進,因此也必須規定死緩的最低限制,新刑法死緩的最高減刑限制帶來的顯著成效就是“以錢買刑”的不良現象得到遏制,從而極大程度上避免了部分人在被判刑之后,服刑時間過短,監獄內徇私舞弊情況的發生。既弱化了具體實行的難度,同時又對刑罰公平有重要意義。
死刑犯如何才能改判成死緩
死緩期間發現新罪漏罪如何審理?
犯罪分子被判死緩都是兩年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美容院顧客被欺詐怎么辦,消費者應該怎么維權
2020-11-08生活垃圾分類標志新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2公司分立的條件申請
2020-12-08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定的
2021-01-13實際住房面積比老宅基證面積小怎么辦
2021-01-30繼承權放棄與繼承權喪失有哪些區別
2020-11-27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無營業執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拾得遺失物應當妥善保管,重大過失致其損壞要賠償嗎
2021-03-20人壽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有哪些,哪些人壽保險合同無效
2021-02-28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獨居老人死因不明保險公司如何理賠
2021-03-07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逾期未交由誰承擔責任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