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犯罪未遂?? 強奸未遂?? 盜竊未遂??? 中止審理?? 主犯?? 累犯?? 政治權利?? 刑事判決書?? 緩期執行?? 自首的認定
酒精容易麻痹人的思維,從而做出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造成重大的損失。而有的人在喝醉酒之后甚至還會實施犯罪行為,那么在這種情況下,行為人喝醉酒后犯罪的,是否需要負刑事責任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喝醉酒后犯罪是否要負刑事責任
如果一個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在醉酒后犯罪,是否要負刑事責任?以往的認識是,醉酒的人犯罪,一律承擔責任。實際上,這要分兩種情況,即生理性醉酒要負刑事責任,病理性醉酒不負刑事責任。
生理性醉酒,是指因為飲用酒精過量而導致的醉酒狀態。刑法理論認為,生理性醉酒的情況下,行為人還具有辨認控制能力,故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病理性醉酒則屬于精神病狀態,多見于通常并不飲酒或對酒精無耐受性、或并存感染、過度疲勞、腦外傷、癲癇病者,在偶然一次飲酒發生。病理性醉酒人的行為紊亂、記憶缺失、出現意識障礙,并伴有幻覺、錯覺、妄想等精神病癥狀,使其行為通常具有攻擊性。通常認為,病理性醉酒屬精神病,因此其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
二、醉酒后傷人是故意傷害嗎
雖然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不少醉酒的人往往表現為神志不清、行為反常,但無論是1997年《刑法》第15條還是1997年《刑法》第18條都明確規定了“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從一般意義上講,醉酒的人犯罪應當承擔刑事責任。
刑法這樣規定,一方面是基于醉酒人對于醉酒后果應該有所預見,另一方面醉酒是一種人為的可戒除的行為,規定醉酒的刑事責任有利于從長遠上減少酒后犯罪,維護安定的社會秩序。
如果醉酒人屬于生理醉酒,醉酒狀態下,曲某對自己的行為有充分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對醉酒行為后果也有充分的預見性,具有相應的刑事責任能力,故不能因此不承擔刑事責任。
相反,如果醉酒人醉酒時因與他人發生爭執,便拔刀侵犯他人的身體,并發生了致被害人死亡的嚴重后果,依法應該以故意傷害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在實施了犯罪行為的情況下,要想不負刑事責任,要么沒有達到刑事責任年齡,要么犯罪的時候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因此行為人喝醉酒后犯罪的,不是一定不負刑事責任,而是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之后,才能判定是否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是登記生效嗎
2021-01-01企業拆遷詳細流程是什么
2020-11-15先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還是先收取股權轉讓款
2021-01-05老字號申請認定程序法律規定
2020-11-16口頭贈與需要證明嗎
2020-11-10合同擔保與擔保物權
2020-12-07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用人單位是否可以單方變更工作崗位
2021-02-04如何計算辭退補償金
2021-01-31企業污水污染魚塘該賠償嗎
2021-03-12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飛機軍事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8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投保人壽保險要注意什么
2020-11-22無償使用土地承包合同
2020-12-10離婚后,家庭土地承包經營中的收益將會被如何處理
2021-03-17劃撥土地轉讓手續
2021-01-27土地轉讓中要考慮哪些問題
2020-12-07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制定的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