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勞動合同法當中的相關條款之所以很難執行下去,就是因為有多數的勞動者都迫于用人單位的壓力,即使遇到不公平待遇,自己首先也沒有通過法律的武器來維護合法的權益。就比如說在和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系糾紛以后,很多人在選擇仲裁解決的時候,都比較擔心的問題是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
一、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
勞動仲裁要看你的請求。請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不會解除。
二、勞動仲裁后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如何計算?
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時的情形符合《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時,用人單位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給予勞動者的經濟補償。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46、47條之規定,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時,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時,用人單位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三、哪些情況下勞動者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的情形致使勞動合同無效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四、單位不支付補償金的情況有哪些?
按照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可以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包括:
1、勞動者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用人單位提高勞動合同工資待遇但勞動者不愿意續簽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2、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限內,由于主管部門調動或轉移工作單位而被解除勞動合同,未造成失業的,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3、由于勞動者的過失,根據《勞動合同法》第39條所述,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并且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勞動者之所以會擔心仲裁后與公司勞動關系是否解除的這一問題,還是不太理解我國關于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仲裁是否會解除勞動關系是要根據自己的相關請求的,如果并沒有請求解除勞動關系,那么肯定用人單位就不得無故解除勞動關系。不過大多數情況下,仲裁以后,基本上用人單位也會在支付賠償金的情況下,和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的。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2020最新勞動合同范本(勞務派遣)
2020最新勞動合同書怎么填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怎樣轉讓股權
2021-02-11公務員錄用公示期間舉報如何解決
2021-03-18合同中怎么排除協議管轄的約定
2020-12-23建設工程造價糾紛規范
2021-01-07放棄繼承權有啥法律后果
2021-03-16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建筑物區分所有權人的所有權是怎么樣的
2021-01-30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如何進行人壽保險理賠呢
2021-03-07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出事故了修車花了八萬多,第二年保費怎么加
2021-02-18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從一起賠案看保險公估的幾個法律問題
2021-03-16被保險人違反保險事項 保險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0保險合同的訂立必須要投保人親自簽字蓋章才生效嗎
2020-11-21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2021-03-26農村開荒地有年限規定嗎
2021-03-04承包地可以隨便棄耕嗎,棄耕承包地的現象該怎樣處理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