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防范提示一
■做大企業應建立在遵紀守法的基礎上
1、冒險家有時可以成為企業家,但企業家卻不能只是冒險家,尤其不要冒為做大企業而觸犯法律的風險。
【案例】2005年,某民營企業家注冊了某鋼鐵有限公司。2008年,企業家籌劃大型鋼鐵項目。為實施該項目,企業家把項目化整為零,拆分為十多個小項目向政府報批。而當地開發區管委會、省計委、市計委先后越權、違規、拆項審批了這些項目。2009年,省國土資源廳違規批地,致使該公司項目部分非法占地合法化。2010年4月,國務院責令處理。經查,該公司存在騙取銀行貸款以及嚴重偷稅漏稅問題。事件發生后,企業家資產被全部沒收,并被判刑。
2、該案的警示:做大企業的同時,應該審查自己是否存在違法行為。
【建議】企業家在每年進行年終總結時,也要對該年度企業守法或者違法的狀況進行評估。
■遵紀守法、企業維權
【案例】2003年,北京市海淀區某快餐店在其店堂告示中寫有“衣冠不整,不得入內”的店規。北京市民周某因著褲問題被店家認為衣冠不整而拒之門外,遂將該快餐店告上了法庭。
【問題】商家有無選擇顧客的權利?
海淀區法院審理認為:《民法通則》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顧客就餐是民事行為,應遵循上述公序良俗原則。原告周某的穿著,既不尊重別人,甚至影響別人的食欲。遂判決店家勝訴。
風險防范提示二
■企業必須推行法制化管理
1、企業家管理企業與政治家管理國家相似。在企業管理中,個人獨裁、家長制的模式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格格不入。
2、民營企業家建立起自己的企業王國后,如缺乏民主觀念和法治意識,就有當皇帝的感覺。
【案例】三九企業集團初始人趙某一手創建南方制藥廠,在企業內部推行機構精簡、權力高度集中的機制。趙某的個人意志主導著整個三九集團。在瘋狂的擴張下欠下銀行巨額貸款,卻無力償還。2005年,趙涉嫌經濟犯罪接受司法審判。
【建議】按照法治的精神來管理企業。核心要求:
一是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規范運行,以保障企業平穩發展;
二是拋棄企業文化中的“拍馬文化”、“空想文化”。按照法制化管理的要求,提倡“法治文化”、“民主文化”;
三是企業的重大決策必須依法決策、民主決策。
風險防范提示三
■民營企業不是老板金庫,花錢應公私分明
1、個人投入企業的注冊資金,以及企業通過合法經營賺取的利潤,在企業沒有進行利潤分配之前,都并不完全等同于企業家的個人資金。
2、如果將企業的資金當作錢包里的錢一樣隨意進出,并且用于個人用途,那么,企業家就有觸犯法律的風險。
【案例】深圳市旺海公司總經理、華茂實驗學校董事長王某,他是深圳市光彩事業促進會執行會長、深圳市總商會副會長,因利用學校法定代表人的便利條件,將本應存入學校帳戶的教育儲備金直接存入其個人投資注冊的旺海公司帳戶,供其個人投資使用。將學校教育經費多次以“往來款”的名義轉入其個人及家屬投資的公司。2005年2月因涉嫌挪用資金等罪名被逮捕。王因為創辦民辦學校成就了自己的事業,但不幸的是,因為動用學校不該動用的資金毀掉了自己的事業。
3、隨著民營經濟發展,《刑法》對非國有企業的管理人員規定了兩項罪名。
(1)《刑法》第271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構成職務侵占罪。
(2)《刑法》第272條: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資金罪。
【建議】1、一些民營企業家做成一家企業后,又去投資別的企業。資金不夠,就將該企業的資金用往另外一個企業。這種做法如果企業賺錢,能及時歸還,也許會平安無事。
2、民營企業資金,老板雖然有權動用,但企業資金畢竟不是自己錢包里的錢,動用時應當三思。
風險防范提示四
■解決問題找“黑道”,當心惹禍上身
一些企業家循“黑道”,采用違法手段解決商場上的難題。
【案例】京城創辦某藥廠的女企業家林女士,與丈夫各自經營著自己的企業。2003年,當她發現丈夫有了情婦,并勸說無效后,決定殺死其情婦。于是出資20萬元,讓北京某公司的李某找殺手。李拿了20萬元后,既不動手也不還錢。因見林女士追討傭金堅決,遂在約見時刺殺林女士。林女士原本花錢買兇殺人,卻沒有想到演變成花錢買兇殺自己。可見,“黑道”根本無道!
【實例】在中國的法律框架內,并不允許“黑道”存在。早在1995年11月,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就聯合下發了《關于禁止開辦“討債公司”的通知》,明令禁止開辦任何形式的討債公司。對已登記注冊的經營討債業務的各種公司、企業進行徹底清理。2000年6月15日,國家經貿委、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取締各類討債公司、嚴厲打擊非法討債活動的通知》,再次明令取締各類討債公司。
【建議】企業家在解決重大問題和糾紛時,應當循法律途徑以及其他正當途徑解決各種問題,不應通過“黑道”手段解決問題。
風險防范提示五
■違法管理損失巨大,得不償失
一些企業管理人員缺乏法治觀念,往往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采用違法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憲法》對于企業家防范法律風險至關重要
【案例】上海一家企業招工,有一個特殊的條件就是血型必須是O型或B型。據招聘方介紹,他們只招O型或B型血者,是因為A型血者好靜不好動,缺乏熱情和開拓精神,沒有發展潛力。該招聘廣告引發了廣泛爭議。人們認為:對血型的特殊要求,實屬人格歧視,違反憲法。
【案例】王芳原就職于上海希爾頓酒店,后應聘于另外一家公司,恰巧該公司的辦公地點就在她原就職的希爾頓酒店內。當她欲前往公司上班而踏進該酒店時,卻遭到了該酒店的拒絕。酒店《員工手冊》第9條規定“辭職、退職員工,6個月內不得以任何理由進入該店”。王芳無奈訴至法院。
法院認為,希爾頓酒店的違法之處是它限制了當事人憲法上的勞動就業權,《員工手冊》第9條應該取消。法院判決:希爾頓酒店不得禁止王芳進入酒店。
【建議】1、許多違法管理行為往往發生在一念之間。企業家應當避免出現違法管理釀成的惡果。
2、遵守憲法和法律規定,依法制定企業廠規廠紀,守法管理,這才是企業家的企業管理之道。
風險防范提示六
■惡意欠薪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為了保護勞動者獲得勞動報酬的權利,2011年5月1日生效的《刑法修正案(八)》將“惡意欠薪”正式列罪。規定:“以轉移財產、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的勞動報酬,數額較大,經有關部門責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構成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
風險防范提示七
■企業違約,抵抗不如坦然面對
1、企業經營過程,也是不斷地簽訂合同、履行合同、解決合同糾紛的過程。
2、企業因故違約的事情不可避免。如何應對違約,是企業家必須面對的問題
【建議】為避免發生合同糾紛,要注意以下六個方面:
◇要認真調查了解合同對方主體資格及資信情況,謹慎簽訂合同;
◇要認真履行合同;
◇面臨違約之時,應友好協商,及時變更或解除;
◇違約發生之后,要積極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
◇違約已成事實時,應在適當限度內勇于承擔責任;
◇打官司只是企業維權迫不得已的手段,不要輕易選擇法庭相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疫情期間開店需要準備什么
2020-11-15小股東如何應對公司不分紅
2021-03-08長期使用他人贈送的未過戶車輛構成何罪
2021-03-21申請支付令的案件要交申請費嗎
2021-01-04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與故意殺人的界限
2021-03-22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設立商業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個人銷售住房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3-09身份證過期了簽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28簽訂勞動合同訴訟時效怎么算
2021-03-19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旅行者登車前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1-03-14集體土地流轉用于非農建設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05關于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
2020-12-02主張拆遷補償利益有時效要求嗎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