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安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偵查審訊時,要求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和行為如實進行供述,取得口供后與其他證據一并作為定罪和判罰的依據,但在實際中,犯罪嫌疑人往往為了逃避處罰或減輕責任,要么裝傻充愣,要么避重就輕,導致口供的真實性和可靠程度無法保證,那么,刑事訴訟法口供的運用規則是怎樣的呢?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根據這一規定,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時,必須堅持以下原則或規則:
1、不輕信口供的原則。這是我國司法機關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的一條基本原則。不輕信口供指對口供的每個部分都不能輕信,但決不是不要口供,更不是完全否定口供的作用。對于被告人的口供,應當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鑒別。
2、重證據、重調查研究的原則。既不能輕信口供,又不能完全不信口供,要求公安司法機關必須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著重收集其他“外部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依法取證,尤其是要依法取供。
3、口供補強規則。即口供不能作為有罪判決的惟一根據的規則。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該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即使是各共犯口供之間協調一致,沒有矛盾,但是沒有其他實質證據的,也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因為僅憑共犯的口供,很難保證它們之間的“相互印證”不是出于串供、刑訊等非正常因素的結果,無法保證口供的真實性,倉促定案,難免出現錯案。而且一旦共犯中有一個翻供,整個案件的基礎便出現動搖,這種定案方法是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的。
綜上所述,關于刑事訴訟法口供的運用規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不能輕信于口供,要逐句逐項地進行判斷甄別,其次要重視調查研究,搜集更多的證據與口供相應印證核實,還有口供不能唯一,如果只有犯罪嫌疑人口供、哪怕是多個犯罪嫌疑人的一致性口供,但沒有其他有力證據時,就不能定罪和判罰。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證據的合法性包括哪些內容
刑事證據的三性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公證活動相關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解讀之二
2021-02-12公司法股東會決議效力如何規定
2021-01-282020交通事故后進行訴訟代理詞怎么寫
2021-02-07哪些支票可以掛失?遺失支票該如何處理
2021-03-22誤工費怎么計算?誤工費計算公式
2021-02-17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別人能拿自己的房產證去抵押嗎
2021-02-19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嗎
2021-02-15姐姐是否有權繼承弟弟死亡賠償金
2021-01-19人身保險存在風險嗎
2021-03-06保險合同無責不賠屬霸王條款
2021-03-05受益人與被保人同時遇難死亡,保險要怎么賠
2020-11-26被保險人年齡不真實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30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人民財產保險理賠標準是什么
2020-11-10保險法司法解釋三亮點解讀是怎樣的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