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證據規定》關于“新的證據”的范圍界定
《證據規定》第41條:“《民事訴訟法》第125條第一款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以下情形:(1)一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確因客觀原因無法在舉證期限內提供,經人民法院準許,在延長的期限內仍無法提供的證據。(2)二審程序中的新的證據包括: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當事人在一審舉證期限屆滿前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未獲準許,二審法院經審查認為應當準許并依當事人申請調取的證據。”
《證據規定》第43條第二款又規定:“當事人經人民法院準許延期舉證,但因客觀原因未能在準許的期限內提供,且不審理該證據可能導致裁判明顯不公的,其提供的證據可視為新的證據。”
對于當事人申請再審時“新的證據”的界定,《證據規定》第44條解釋為:“《民事訴訟法》第179條第1款第1項規定的‘新的證據’,是指原審庭審結束后新發現的證據。”
二、提供“新的證據”的時間
根據《證據規定》第42條和第44條第二款的規定,當事人在一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一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當事人在二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二審開庭前或者開庭審理時提出;二審不需要開庭審理的,應當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提出。當事人在再審程序中提供新的證據的,應當在申請再審時提出。
三、提供的證據不屬于“新的證據”之法律后果
《證據規定》第43條第一款明示:“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屆滿后提供的證據不是新的證據的,人民法院不予采納。”這一規定與《證據規定》第34條關于舉證時限的效力和第4l條關于“新的證據”的界定在內容上彼此聯系,起著相互補充的作用。
四、提出“新的證據”所引發的法律后果
提出“新的證據”除對案件本身產生相應影響外,根據《證據規定》第46條,還會產生以下兩個方面的后果:
1、由于當事人的原因未能在指定期限內舉證,致使案件在二審或者再審期間因提出新的證據被人民法院發回重審或者改判的,原審裁判不屬于錯誤裁判案件。
2、一方當事人請求(提出新的證據的)另一方當事人負擔由此增加的差旅、誤工、證人出庭作證、訴訟等合理費用以及由此擴大的直接損失,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綜上所述,《民事訴訟法》中的新證據應該是要在審判前提出,無論是一審還是二審,假如不開庭的,應該在有效期限內提出,這是對新證據提出的時間做了限制。另外,為了體現法律的公平性,假如新證據的出現能對案件審理具有決定性作用,甚至將局面扭轉,這個新證據是可以在審判后提出申請。
民事訴訟有哪些案件是由原告所在地法院管轄?
民事訴訟受理時間是多長時間?
民事訴訟費用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沒有房照可以抵押嗎
2020-11-12取證算盜用隱私嗎
2021-01-12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法律上的離婚保護措施有哪些
2021-03-15遺產繼承超過多少年不得再提起訴訟
2021-02-13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公司必須要和員工簽勞動合同嗎
2021-03-23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如何選擇定期壽險或終身壽險
2020-12-22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保險合同疑難問題集錦
2021-02-06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新型人身保險產品謀求發展的對策
2021-02-28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投保當日撞車,保險公司稱合同未生效拒賠生效方式應按投保人意愿
2020-11-24土地承包合同需要公證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