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遺囑是公民的一項私權行為,表現為公民對個人財產的自由處分。公民可以在遺囑中自主決定其遺產承受人,承受人既可以是其法定繼承人,也可以是國家、集體或其他公民(此類遺囑在法律上叫遺贈)。當然,遺產承受人有權按照遺囑接受或放棄遺產。
然而,遺囑何時生效,遺產承受人什么時候可以接受或放棄遺產?會不會過了一段時間,就不能接受遺產了?生活當中,不少人都對此存有疑問。
對于一個形式上完備,內容確定的遺囑在遺囑人死亡時生效。但遺囑生效后,并不表明遺產承受人在任何時候均可不受阻礙地行使其繼承權利。
遺囑繼承在本質上是財產所有權的流轉,所以遺囑繼承的效力會受到財產所有權效力的影響。為了促進財產流轉,充分利用財產,不讓財產承受人躺在權利上睡覺,國家對遺產承受人繼承權利的保護期限作了一定的規制,表現在:
第一,對受遺贈人接受遺產期限作了規制。
《繼承法》第25條第2款規定:受遺贈人應當在知道受遺贈后兩個月內,作出接受或者放棄受遺贈的表示。到期沒有表示的,視為放棄受遺贈。
第二,對繼承權受到侵害請求法院保護的期限作了規制。
《繼承法》第3條規定:繼承權糾紛提起訴訟的期限為2年,自繼承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犯之日起計算。但是,自繼承開始之日起超過20年的,不得再提起訴訟。
也即,如果受遺贈人在法定時間內不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其繼承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如果遺產承受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繼承權受到侵害,不在法定期間起訴,就喪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保護的權利。
知識延伸:
遺囑繼承相關實務知識
1.被繼承人生前立有遺囑,并且遺囑合法有效;
2.立遺囑人死亡;
3.被繼承人生前沒有簽訂遺贈扶養協議;
4.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未喪失繼承權,也未放棄繼承權,同時也未先于被繼承人死亡。
遺囑人在設立遺囑以后,由于主客觀原因可以依法變更遺囑的某些具體內容,也可以撤銷原立遺囑的全部內容。遺囑人變更或者撤銷原立遺囑,一般應當用原立遺囑的方式、程序進行,也可以用新立遺囑變更或撤銷原立遺囑。遺囑人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互抵觸的,原則上以最后所立的遺囑為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留置權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20醫生誤開癲癇藥,賠償責任如何確定
2020-11-21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公款賬戶可以轉到個人賬戶嗎
2021-03-12合同形式的概念
2021-01-13事業編會被辭退嗎
2021-03-02如何理解勞務派遣用工是一種補充用工形式
2021-03-02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出口產品責任險的特點
2021-01-28因天氣原因航班延誤或取消的賠償標準2020
2021-03-25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保險公司能否投資不良資產
2021-02-27保險代理人對保險經紀人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