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執行錯誤國家賠償的條件是什么?
對于人民法院確有錯誤執行行為,確已造成損害,被執行人毫無清償能力、也不可能再有清償能力的案件,即使執行程序尚未終結,也可以進行國家賠償。近年來,各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受理的司法賠償糾紛中,約一半為錯誤執行賠償糾紛,其中很大一部分賠償申請因執行程序尚未終結而被駁回。
在這些被駁回賠償申請的執行案件中,有些案件的被執行人確實只是暫無財產可供執行,并未完全喪失清償能力。此種情形下,按照國家賠償法的制度設計,損害已經確定且已窮盡其他救濟渠道被認為是申請賠償的前提,故對申請執行人所受損害的救濟仍應以執行程序為主,國家賠償不宜“提前介入”,否則會導致兩種救濟渠道的混同,最終影響整個司法制度的效益。
但也有一些案件的被執行人已經完全喪失清償能力,執行程序本應依法終結,只是因為此前關于“終結本次執行”以及國家賠償與執行程序銜接的司法解釋規定比較原則,個別法院在理解適用時又有所偏頗,導致案件被不當裁定“終結本次執行”或者長期保持“終結本次執行”狀態。
二、國家賠償方面的時間要求是什么?
1、賠償請求人向公安機關提出行政賠償的,應當先向負有賠償義務的公安機關提出,也可以在申請行政復議時一并提出。負有賠償義務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依法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賠償請求人向公安機關提出刑事賠償請求的,按受理程序辦理。經依法確認有刑事賠償范圍情形的,負有賠償義務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給予賠償。
3、公安機關受理刑事賠償復議時,應當在收到申請之日起2個月內作出決定。對復議決定有異議,賠償請求人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30日內或者自復議期間屆滿之日起30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綜上所述,法院在審理民間債務糾紛案件的時候,可能會根據原告的訴求而強制執行被告財產。如果采取的手段有誤,對被告的合法權益產生侵害,其可以申請國家賠償。目前,最高法也支持這樣的訴求,當然,申請賠償通常是那些被告失去清償能力的案件。
國家賠償限制人身自由標準是什么
國家賠償再審期限是如何規定的?
國家賠償法的適用主體包括哪些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機關哪些情形下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1-01-17如何確定交通事故受訴法院
2021-02-04如何計算票據貼現利息
2020-12-05房產交易需要土地證嗎
2021-02-20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移送管轄案件能否不予受理
2020-12-17工傷索賠程序
2021-02-14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大學生在校外自殺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8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訂立勞動合同有哪些程序
2020-12-17單位終止勞動合同如何支付補償金
2020-12-20外企存在勞務派遣關系是否合法
2021-01-07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車險索賠須知
2021-02-20“私了”事故中證據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021-02-16保險合同約定不明 超規用藥全額理賠
2021-03-01某保險公司訴黃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26人身保險可以重復賠償嗎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