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年齡下限是幾歲?
《民法總則》第二十條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該條規定將《民法通則》中所規定的區別兒童有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十周歲”下調至“八周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現在的兒童心智水平和發育狀況遠遠高于以前同階段的水平。將年齡下限進行下調,可以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二、民法總則有哪些新內容?
1、胎兒享受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的民事權利
《民法總則》第十六條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關于胎兒應否享受繼承權等問題,我國《繼承法》第二十八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五條已經予以確定,但是代表基礎性法律的《民法通則》當時并未規定。該條規定以基本法的形式明確表示胎兒的利益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2、強調撫養贍養義務
《民法總則》第二十六條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父母對子女的撫養,以及子女對父母的贍養是我國自古以來親情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近年來對未成年人的傷害、虐待、遺棄案件以及子女對父母不履行贍養義務甚至遺棄的現象頻繁出現,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因此以基礎性法律的形式強調父母子女間撫養贍養關系尤為必要。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協商確定監護人
非正常健康的成年人也可以為了使自己獲得最大保障而事先約定自己的監護人。《民法總則》第三十三條規定:“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綜上所述,近年來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出現了很多新情況,鑒于此,我國立法部門制訂實施了民法總則,對過去通則中一些舊條款做出修改。其中明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降低到8歲。這樣做,可以更好的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滿8歲的,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
民法總則見義勇為解釋是怎樣的?
民法總則關于欺詐是如何規定的?
民法總則宣告死亡婚姻關系的條文內容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業編簽了5年能辭職嗎
2020-11-27軍人結婚申請多久能下來
2021-01-28交通事故認定工傷怎么賠償
2021-03-02支票背書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
2021-01-05交通事故賠償有哪些費用
2020-11-17探視權能接走住幾天嗎
2021-01-07批捕令下來能探視嗎
2020-12-08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房屋租賃合同不按手印生效嗎
2020-11-22公司和個人簽的租賃合同有效嗎
2021-01-04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流程
2021-03-24勞動爭議仲裁調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勞動糾紛的一裁終局
2021-01-11承擔產品責任有哪些主要方式
2021-02-17飛機延誤賠償險標準
2021-03-21應該找誰賠付房屋意外受到的損失
2021-03-05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23人身保險合同理賠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1商業車險退保能退多少錢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