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總則可變更可撤銷時效多久?
(一)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二)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三)當事人知道撤銷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放棄撤銷權。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因重大誤解導致民事行為被撤銷的,當事人自知道或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3個月內未主張撤銷的,撤銷權消滅。當事人受脅迫, 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對司法考試的影響——可撤銷民事行為中,撤銷權的除斥期間不再是統一的,區分重大誤解和受脅迫。
民法中撤銷權的行使期限是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五十二條對此作了規定,可變更或者可撤銷的民事行為,自行為成立時起超過一年當事人才請求變更或者撤銷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
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的期限為1年,也就是說在這1年期限內,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必須行使其撤銷權,否則,該當事人就失去了撤銷合同的權利,那么當事人就必須接受合同的約束,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
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1年為可撤銷合同的撤銷期限,也就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開始計算撤銷權的行使期間。
民法總則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九條 第三人實施欺詐行為,使一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對方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欺詐行為的,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于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當事人自民事法律行為發生之日起五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的,撤銷權消滅。
本條中的“1年”是除斥期間,而不是訴訟時效。也就是說,在此期間內,不存在期間的中斷或者中止的問題,這“1年”是一個不變的期間,具有撤銷權的當事人不能要求延長該期間。
在民法總則當中對于可撤銷可變更的時效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一般都是在案件起訴之后的一年有效期之內,超過三個月的期限則無法行使撤銷權。除了規定的時效之外,當事人也可以自行在知曉之后放棄撤銷權,如果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則視作無效。
民法總則保護見義勇為是怎么規定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登記立案若干問題的規定
各地人民法院關于民間借貸糾紛的審判意見(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調查公司取證合法嗎
2021-01-17醫院工傷鑒定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0沒有借貸憑證可以向法院提起借貸訴訟嗎
2020-12-03武漢首發反家暴人身保護令
2021-03-04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協議離婚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17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法律允許兒子與父母斷絕關系嗎
2020-12-21合同債務轉移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1-16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繼承房屋產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1-02-10合作協議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01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房地產開發企業的不正當經營行為有哪些
2020-12-31員工長期離崗勞動關系應該怎樣處理
2021-02-26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在何種情況下不得使用訴訟方式請求支付保險金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