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對自然人方面規(guī)定是什么?
1、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
2、監(jiān)護
父母對未成年子女負有撫養(yǎng)、教育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對父母負有贍養(yǎng)、扶助和保護的義務。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jiān)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jiān)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jiān)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jiān)護人:
(1)祖父母、外祖父母;
(2)兄、姐;
(3)其他愿意擔任監(jiān)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3、宣告失蹤和宣告死亡
自然人下落不明滿二年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該自然人為失蹤人。自然人下落不明的時間從其失去音訊之日起計算。戰(zhàn)爭期間下落不明的,下落不明的時間自戰(zhàn)爭結束之日或者有關機關確定的下落不明之日起計算。失蹤人的財產由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或者其他愿意擔任財產代管人的人代管。
二、民法總則對自然人民事年齡的規(guī)定是什么?
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綜上所述,民法總則的內容十分詳細,其中第二章對自然人做出規(guī)定,包括民事行為能力、民事權利、監(jiān)護權等方面。民法總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做出調整,規(guī)定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是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監(jiān)護人應該代理參加民事活動。
民法總則明確規(guī)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權利?
自然人非貨幣資產投資入股增值稅需要征收嗎?
商標權人為自然人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微肇事逃逸能調解嗎
2020-12-17親等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2有效的借條怎么寫
2021-03-07肇事逃逸是交警判定嗎
2021-01-28國有資產流失的主要形式和危害,怎樣有效監(jiān)督
2021-03-14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競業(yè)限制協議未蓋公章有效嗎
2020-12-10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意外傷害保險及其類別
2020-12-08企業(yè)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法對于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的管理是怎樣規(guī)定的
2020-11-19保險法定受益人具體是指哪些人員
2020-12-19變額保險 VariableLife
2021-02-07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集體所有土地轉讓的類型有哪些
2020-12-08土地出讓審批手續(xù)有哪些
2021-01-11拆遷房產證和增宅房產證稅收有升么區(qū)別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