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信被執行人是不是罪犯
失信被執行人并不是犯罪,而法院對被執行人失信行為進行的信用懲戒,是屬于民事處罰措施的一種表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第一條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其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
第二條被執行人具有本規定第一條第二項至第六項規定情形的,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的期限為二年。被執行人以暴力、威脅方法妨礙、抗拒執行情節嚴重或具有多項失信行為的,可以延長一至三年。
失信被執行人積極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或主動糾正失信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決定提前刪除失信信息。
二、如何進行犯罪的認定
我國刑法中關于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規定的:
(一)根據刑法第13條的但書規定如以區分
我國刑法第13條前半部分規定了犯罪定義,在但書中又明確規定:“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這里是指行為雖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情節明顯不嚴重、不惡劣,危害很小,因而不構成犯罪。對“不認為是犯罪”不能理解為不以犯罪論處或免予刑事處分,而應當理解為不構成犯罪。
(二)根據總則條文關于犯罪構成一般要件或排除犯罪的條件的規定加以區分
1、從主觀罪過上加以區分。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認為是犯罪。
2、從責任年齡上加以區分。不滿14周歲的人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實施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的8種特別嚴重的犯罪以外的其他行為的,不負刑事責任。
3、從責任能力上加以區分。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的,不負刑事責任。
4、從行為性質上加以區分。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行為實質上不具有社會危害性,因而屬于合法行為,不構成犯罪。
(三)根據分則條文關于具體犯罪構成要件的規定加以區分
那么,社會危害性的輕重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呢?主要決定于以下幾個方面:
1、從犯罪主體上區分。有的行為須具備特定身份才能構成犯罪,如瀆職罪的主體必須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因而其他人員實施該行為的,不能構成該罪。當然如果其他人員伙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共同實施的,應以共犯(教唆犯和幫助犯)論處。
2、從犯罪主觀方面區分。有的犯罪只能由故意構成,過失實施這類行為的不構成犯罪,如故意毀壞公私財物罪;有的行為要求明知某些情況才能構成犯罪,如窩贓罪;有的行為具有一定目的才能構成犯罪,如走私淫穢物品罪。
3、從犯罪對象上區分。如遺棄罪對象只能是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員,非此不能構成本罪。
4、從犯罪客觀方面區分。有的犯罪要求發生在特定時間、地點,如非法狩獵罪;有的行為要求數額較大才能構成犯罪,如詐騙罪;有的行為要求以特定手段(方法)實施才能構成犯罪,如防害公務罪;有的行為需要造成一定后果才構成犯罪,如重大責任事故罪。
5、從情節上區分。有的行為要求情節嚴重才能構成犯罪,如侮辱罪;有的行為要求情節惡劣才能構成犯罪,如虐待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失信被執行人是不是罪犯”問題進行的解答,失信被執行人并不是犯罪,而法院對被執行人失信行為進行的信用懲戒,是屬于民事處罰措施的一種表現。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股東的繼承人能否直接繼承顯名股東名下的股權
2020-12-04曝光小偷是否有名譽權糾紛
2020-11-10行政訴訟證據規定哪些
2020-12-10當事人能否約定保證責任的范圍
2020-11-22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按揭房被保全怎么執行
2020-12-18委托協議如何終止
2020-11-21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0-11-22承包關系中賠償責任
2021-01-22雇傭合同是否屬于勞務派遣
2020-12-18臨時工沒簽合同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26“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勞動爭議糾紛案件現狀及情況分析
2021-03-06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被列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有什么權利
2020-11-28非全日制用工需要交納生育保險嗎
2021-01-06車險理賠次數與保費有什么關系
2020-12-15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交通事故對方要求的誤工費是由保險公司賠付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