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二百九十二條第一款規定:“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罪,規定了四種加重情節,在實務中前三種爭議不大,難以把握的是第四種持械聚眾斗毆的情形。
如何認定持械聚眾斗毆
實務中,既有事先預謀持械,又有臨時持械;既有全部持械,又有部分持械;既有雙方持械,又有單方持械。對于各種情況,如何認定行為人是否“持械”?
筆者認為,這要運用共同犯罪的理論,貫徹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進行分析,對每一行為人認定時具體切入點是看他是否認識到自己在與他人配合持械聚眾斗毆。
如果系預謀的“持械”,聚眾斗毆的各參加人對“持械”當然具有共同的認識,并形成持械聚眾斗毆的共同犯意,因此,在聚眾斗毆過程中,無論個別參加者是否實際使用械具,“持械”行為已因共同犯意而結合成為共同犯罪人的共同犯罪行為,故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者均認識到自己系與他人配合實施持械聚眾斗毆的行為,即形成持械聚眾斗毆的共同犯罪故意,則對之應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
如果聚眾斗毆者雖臨時持械,但在斗毆前或斗毆時聚眾斗毆參加者均認識到自己系與他人配合實施持械聚眾斗毆的行為,即形成持械聚眾斗毆的共同犯罪故意,則對之應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
如果聚眾斗毆者間未形成與他人配合持械聚眾斗毆的意思聯絡,達成持械聚眾的共同故意,則聚眾斗毆參加者雖有臨時持械者,對首要分子與其他積極參加者亦不能以持械聚眾斗毆論。如果一方持械而另一方未持械的,對持械一方按上述原則加以認定,而未持械一方不可能認識自己在與對方配合持械聚眾斗毆,缺乏持械聚眾斗毆的共同犯意,所以不應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公告
2020-12-18老人去世最晚多久銷戶
2021-01-03侵害人身權原告代理意見
2021-02-02房屋土地轉讓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08冷暴力屬于校園欺凌嗎
2021-01-01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承包關系算雇傭關系嗎
2021-02-12如何確保售樓書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6經營性停產勞動關系是否延續
2020-11-22離婚時可供分割的財產險有哪些
2021-03-25保險合同規定車禍過時報案不賠償條款屬霸王條款
2020-12-01保險理賠的理賠程序內容是哪些
2021-01-17保險代理人應該如何選擇
2021-02-17土地出讓年限有什么規定
2021-03-10關于土地流轉政策
2021-01-10門面房拆遷補償費用主要有幾項
2020-11-26新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6拆遷房土地出讓金怎么補償
2021-03-12農村宅基地拆遷是否有補償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