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犯罪對象形態相關的問題的界定
要從形態的角度看故意犯罪中的對象,首先就必須對犯罪對象的含義、特征、分類、形態等與犯罪對象相關的問題有一個界定(Ⅰ)。
(一)犯罪對象的含義及特征
犯罪對象是指刑法分則條文規定的犯罪行為所作用的客觀存在的具體人或者具體物(Ⅱ)。大多數具體的犯罪行為,都直接作用于一定的標的,使之發生狀態的改變,從而使刑法保護的社會關系受到危害,阻礙、影響社會的正常運行。具體來說,犯罪對象具有以下特征:
(1)犯罪對象是具體的人或物。傳統理論認為,犯罪對象是具體的人或物。理論界有人提出質疑:部分論者認為,犯罪對象是一定的人及其行為、一定的物及其位置、狀態;部分論者認為除人、物外,犯罪對象還包括信息等(Ⅲ)。我認為,人的行為、物的位置與狀態屬于人和物自身的屬性,不宜與人、物相脫離來認定犯罪對象,而信息等無形物從人之外的角度看,與有形物均可劃在物的行列,故兩種理論都有欠合理的地方。根據罪刑法定原則,我們對犯罪對象的認定應以刑法條文規定為準,因此傳統觀點較為妥當可行。例如,《刑法》第232條規定的故意殺人罪,犯罪對象即人;第264條規定的盜竊罪,犯罪對象即公私財物。
(2)犯罪對象是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人或物。在人或物未受犯罪行為侵害時,僅是可能的犯罪對象。只有犯罪行為直接作用于某人或某物時,具體的人或物才成為現實的犯罪對象。我們在認定犯罪對象是要注意這一點。
(3)犯罪對象是刑法規定的人或物。某一特定犯罪的對象具有法定性,如果某犯罪行為直接作用的對象在刑法分則某條所規定之外,則不能把該行為認定為該條之罪,而可能不構成犯罪或是構成他罪。
(二)犯罪對象的分類
犯罪對象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從刑法分則條文對犯罪對象有無特殊限制的規定來看,犯罪對象可以分為兩類:普遍的犯罪對象和特定的犯罪對象。前者對犯罪對象無特殊的限制,僅是泛指的人或物,如“故意殺人罪”里的“人”。后者則對犯罪對象做了具體的限定,如盜竊、搶奪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罪的對象只能是槍支、彈藥、爆炸物、危險物質。此外,從人和物的角度也可對犯罪對象進行分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委會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2-11發虛假律師函圖片違法嗎
2021-03-18搬運視頻侵權嗎
2020-11-07權利質權標的的要件有哪幾種
2021-03-22法律規定哪些財產不可作于抵押
2021-03-14解除合同的條件是什么,解除合同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09法院離婚調解程序是什么
2021-02-18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公司已經注銷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0-11-11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意外險車禍手骨折能賠多少錢
2021-02-19投保人代替被保險人簽名這份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20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主要義務
2021-03-09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從《保險法》的角度看待保險人的賠付
2020-12-01車的保險進項可以抵扣嗎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