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出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怎么計算
1.補償標準: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1年支付1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6個月以上不滿1年的,按1年計算;不滿6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的月數計算平均工資。其計算基數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
勞動者獲得的經濟補償金有最低數額保障:
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同時,經濟補償金亦有最高數額的限制: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
2.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法定情形: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下列情形下,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1)因用人單位違法、違約迫使勞動者依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解除勞動合同的。
(2)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36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3)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4)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41條第1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即以裁員的方式解除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而終止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因任務完成而終止的。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雙方履行完畢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經濟補償金應在勞動者離職辦結工作交接時,支付給勞動者。為解決法律銜接問題,勞動合同法規定,施行之日存續的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后解除或者終止,依法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勞動合同法施行之日起計算;勞動合同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經濟補償金應在勞動者工作交接辦結后,由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
針對勞動爭議案件法律關系復雜、對抗性強的特點,法院多將調解貫穿到案件審理的全過程,細化到案件審理的各個環節,并加強與工會、仲裁委、勞動行政部門聯動,完善多元化解糾紛機制。但是在生活之中,關于勞動經濟補償糾紛的案件依然頻發,如果您遇見相關的法律問題,律霸網在線律師為您提高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買不良資產后能否再轉讓
2020-11-13債務糾紛案件中律師作用和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2021-03-24治安拘留單位如何處理
2021-01-16<交通事故篇> 何為飲酒駕車、醉酒駕駛,該如何處罰?
2021-03-11債務人可以放棄遺產繼承嗎
2021-03-03結婚程序有瑕疵如何處理
2021-03-19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乘客下車開門撞傷騎車人,賠償責任由誰承擔
2021-03-22滯納金超過多久強制執行
2020-11-18商標侵權行為刑事立案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區別是什么,各自的職責和成立的程序是什么樣的
2020-12-29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車禍受傷的雙份賠償是怎樣的
2021-02-2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家庭財產協議書如何寫
2021-01-09保險合同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