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向個人借款合法嗎?
合法的。
1、企業可以向特定個人借款。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公民與企業間相互借貸屬于民間借貸,為法律所允許,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為有效。
2、向不特定人借款可能被認定為非法集資,可被處行政、刑事責任。 吸收公眾存款和發放貸款都是商業銀行的業務范圍。
法律規定,設立商業銀行,應當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審查批準;未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從事吸收公眾存款等商業銀行業務。
如果企業想向社會公眾籌集經營資金,必須達到法律規定的條件,并且履行法律規定的手續,否則,即為非法,行為人甚至可能受到刑法的制裁。
3、企業與企業之間貸款,當前被貸款通則所禁止,且有明確的行政處罰,雖然該規定僅是行政規章、且不合理,但仍有法律效力。
二、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
(一)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
(二)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
(三)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
(四)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
三、企業之間借款的法律后果
企業之間到底借款被確認為無效,即不受到法律的保護,根據《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第一百五十七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由此,從我國《合同法》的規定看,對借款合同被確認無效后,應依據以下原則處理:
1.維護金融秩序原則:對于企業之間借貸關系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金融信貸的規范性文件的規定來認定其效力,對這類糾紛的處理,應當有利于維護金融信貸專營的秩序,有利于國家對資金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有利于引導企業正確使用資金。
2.過錯責任原則:主要是在合同被確認無效后,作為借貸標的物的資金被占用期間的損失,應當按過錯責任來承擔。
3.公平原則:是指在案件審理期間,應當公平地保護雙方企業的合法權益,既要在明確責任的基礎上,使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有損失的一方得到合理彌補,又不應使任何一方從無效借貸中獲得不應當得到的利益。
根據以上原則,企業之間借貸關系被確認無效后,對涉及的借貸本金、利息及損失主要作如下處理:
(一)對借貸本金的處理: 借貸本金作為無效借貸合同的標的物,必須全額返還給出借方,而不適用損害賠償予以替代。
(二)對借款利息和損失的處理: 在借貸合同被確認無效后,對合同中約定的利息和利潤一般不予保護。
在實踐中,對無效借款合同項下的利息的處理一直都是沿用最高人民法院《聯營糾紛解答》的規定,即對出資方已經取得或約定取得的利息應予收繳,對另一方處以相當于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罰款。
綜合上面所說的,公司出現了資金的問題,是可以向任何人借貸的,只要是債權人同意,雙方簽訂好協議,那么就算是合法的,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在向別人借款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讓雙方都不會受到損失。
最新借款條范本
借款條怎么寫,借條范本是怎樣的?
公司為個人借款擔保有效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行政處罰的種類
2020-12-07車輛在質押情況下是否可以買賣
2021-02-27關于逾期付款違約金和欠款利息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8車禍后受傷什么情況需賠償護理費
2021-01-09累犯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02夫妻債務如何分擔
2021-01-25贈與財產是否要交稅
2021-01-30已取得預售還可以做在建工程抵押嗎
2020-11-19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監事會對什么事項進行監督
2021-01-19過擔保期保證人負責嗎
2020-11-07臨時用工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20五險一金的糾紛要怎么解決
2021-03-21借他人身份入職工傷如何賠償
2021-02-02勞動合同逾期要如何處理
2020-12-23帶薪年休假工資屬勞動爭議嗎
2021-03-06公司處分不接受可以仲裁嗎
2020-11-11保險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3-24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某公司某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支公司訴被趙某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11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