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鑒定的法律效力究竟是怎樣的
首先,我國法律并沒有規定醫療糾紛訴訟一定要經過醫療事故鑒定,醫療事故鑒定并非醫療糾紛訴訟的前置程序。一般的說,患者只要有證據證明自己或已死亡的親屬接受過醫療機構的診斷、治療,并因此受到損害,就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損害賠償,人民法院就應當立案受理。
其次,醫療事故鑒定,就其法律屬性而言,是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對醫療部門在醫療行為中是否存在重大過失的一種結論,是醫療行政部門對醫療單位進行行政處罰的主要依據,但不是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唯一依據。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按其法律屬性而言,是醫療行政部門對醫療單位進行行政處罰的主要依據,是行政機關為規范醫療衛生行政管理所立行政法規所要求的實質要件。但它并不是法院審理醫療糾紛案件的唯一依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對法院而言只是參照執行。
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不是認定醫療過失損害賠償責任的必要條件,醫療事故鑒定結論只是人民法院審查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是否作為確定醫療單位承擔賠償責任的依據,應當經過法庭質證。
而醫療侵權從性質上而言屬于民事侵權行為的一種,具體包括醫療事故、醫療差錯和一般侵權行為。
醫療侵權的內涵和外延均大于醫療事故,兩者是包容與被包容的關系。所以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并不能否認有構成醫療差錯或一般侵權行為的可能性。
患者的權益范圍相當廣泛,不僅包括生命權和健康權,而且還包括財產權、知情權、隱私權等一系列權益,而《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只規范了構成醫療事故的這一類情況,對其他兩類侵權并未涉及。所以只要是醫務人員侵犯了患者受法律保護的權利或利益,造成損害后果的,在具備主觀過錯和因果關系時,便可能構成醫療侵權。
人民法院在審理因醫務行為而發生的損害賠償案件時,要正確理解上位法與下位法之間的關系,要正確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二款關于‘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對于鑒定機構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確實存在民事過錯,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二款等法律關于過錯責任的規定,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以保護患方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醫療侵權和醫療事故在法律上是兩個不同的法律概念,兩者各有不同的構成要件,只要構成民事侵權的要件,醫療單位就需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更好地幫您解決問題,您可以通過律霸網委托當地有經驗的律師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使您的合法權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告不到庭是否影響庭審
2021-02-19道路事故責任如何認定
2021-03-15只有購房合同沒有房產證的房子可以保全嗎
2021-03-21預付款和應付款的區別
2021-02-05違法建筑買賣合同可否應予受理
2021-03-03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解除與終止勞動合同到底有什么區別
2020-11-18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休產假期間社保斷一個月如何處理
2021-03-20勞務派遣是否計算賠償年限
2021-01-20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怎么進行
2021-01-08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的條件有哪些
2020-11-11保險合同的失效與復效是什么意思
2021-01-05財產保險理賠時受三個限額限制
2021-02-16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