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權轉讓欺詐行為有哪些情況?
1.進行了錯誤的暗示提示
被欺詐人的錯誤非因自己疏忽大意之故,而是因欺詐人的欺詐所致。所謂錯誤,是指對合同內容及其他重要情況的認識缺陷。
2.被欺詐人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
意思表示,是表意人將欲成立法律行為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為。可見,意思表示是一種行為,是表意人將心理狀態表示于外部的行為。它由三個要素構成,即效力意思、表示行為、表示意思。意思表示人欲使其表示內容引起法律上效力的內在意思要素,即效力意思;用以表達行為人內在意思的方式,即表示行為;通過表示行為表示于外部的意思,即表示意思。
3.欺詐違反法律 違反誠實信用原則
誠信原則是民事法律的最基本原則,其要求當事人應當以善意的、誠實的、自覺的方式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這一原則的規定是為了平衡當事人與當事人、當事人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
二、股權轉讓欺詐行為的法律判決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條 【合同詐騙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零一條 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被害人死亡或者喪失行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如果是國家財產、集體財產遭受損失的,人民檢察院在提起公訴的時候,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
對于股權轉讓的具體情況,應當由轉讓的雙方來進行協商認定的,特別是對于股權的認定和處理上,如果存在欺詐的行為,那么還需要對欺詐造成的法律事實后果進行調查認定,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判決處理,具體情況由法院進行判定。
股權轉讓包含公司財產是否有效?
股權轉讓是否可以約定利息?
公司股權轉讓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書丟了怎么辦
2020-12-06交通事故認定書的效力
2021-02-25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遲延交房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4哪些財產屬于夫妻個人財產
2021-01-27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1-13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法院強制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08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保險合同如果要撤銷要怎么做
2020-11-17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司法鑒定費用保險公司該承擔嗎
2021-03-14保險公司何時不用賠償
2020-12-02什么是絕對免賠額
2020-12-20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保險公司在投保中有哪些義務
2021-01-24機動車掛靠運營,誰享有保險利益?
2021-02-10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