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違約,是指一方當事人的行為導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的情況。根本違約是不受我國法律保護的,違約方需要承擔違約責任。那么,我國法律關于根本違約的條款有哪些呢?根本違約有哪些分類呢?今天,律霸小編為您介紹具體內容。
一、法律關于根本違約的條款
我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款:“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我國《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
二、根本違約的分類
(一)遲延履行的根本違約
遲延履行并非必然發生根本違約,但如果合同對履行期有明確的約定,而且履行期之約定在合同中顯然處于重要地位時,則遲延履行通常會構成根本違約。對于并非特別強調履行期的合同,在遲延履行的情況下,只要遲延方當事人未在允許的額外期限屆滿前履行合同,亦可以此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可解除合同。
(二)履行不能的根本違約
依大陸法系傳統見解,履行不能得分為原始不能與嗣后不能,區分當事人是否有可歸責性而分別可能發生合同無效或債務不履行責任。在當事人具有可歸責性的場合,具有可歸責性的當事人要承擔履行不能之責任,又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的整個目的落空,這種違約行為無疑應作為根本違約,非違約方當事人自得解除合同。
(三)不完全履行的根本違約
在不完全履行場合,通常債務人已履行給付義務,只不過是由于履行義務不完全,或者是由于附隨義務的不履行而給債權人造成損害,此種場合通常是通過賠償損失的方式解決:如果因違反附隨義務而造成擴大的損害,即造成了債權人人身或其他財產(固有利益)的損害,則會發生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問題,此時能否作為根本違約則是一個問題。筆者以為檢驗的標準仍然要看是否因此而使債權人的合同目的落空,無法簡單地一概而論;在債權人合同目的落空場合,或者說危及作為合同關系之基礎的信賴關系時,則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否則即不能作為根本違約。
(四)先期違約的根本違約
在先期違約場合,如債務人已先期明確表示屆時不履行合同,此時即可以不待履行期的到來,以其拒絕履行作為根本違約,可以因此解除合同。如果債務人沒有明示拒絕履行,但由于債務人的信用狀況惡化而致履行不可期待,此時的合同目的也就無法期待能夠實現,自然也應作為根本違約,允許債權人解除合同并請求損害賠償。
我國法律對于根本違約的概念,根本違約的法律后果,都有條款予以明確的規定。根本違約分為遲延履行的根本違約、先期違約的根本違約等。根本違約的,對方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賠償損失。如果您對此還有其他疑問,您可以隨時咨詢我們律霸的在線律師。
根本違約后要求繼續履行并支付違約金可以嗎?
合同根本違約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根本違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栽贓陷害造謠誹謗是哪個罪名
2020-12-02申報工傷的時限是多久
2021-02-15房屋租賃是物權處分嗎
2020-11-25按份共有房產已過戶可以贈與嗎
2021-01-23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勞務派遣用工是否有探親假
2020-11-14拖欠工資如何認定為債務
2021-03-23辭職以后怎么辦理居住證
2021-03-18運輸保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020-12-18發生大地震造成人員死亡保險能賠償嗎
2020-12-26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保險合同中止期間發生效力嗎
2021-03-17土地出讓合同沒有時間合同有效嗎
2020-12-16農村土地轉包糾紛中會遇到哪些問題及相關的法律適用
2020-12-23開放商有權利進行商業拆遷嗎
2021-01-14政府如何進行折遷
2021-01-21關于房屋拆遷授權委托書的范文
2021-02-01準遷證多久能批下來
2020-12-02商業拆遷補償面積是不是1賠3
2021-01-28拆遷安置房到底是什么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