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所以賦予行政機關在獲取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行為的信息時不是要求其必須立即采取行為,而是賦予其是否采取行為的裁量權,是因為行政機關通過監督檢查或通過舉報等途徑獲取的信息不一定是完全準確可靠的,即使準確可靠,企業相應行為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可能”程度也是很不一樣的。如果貿然啟動上述措施中的某一項或某幾項,就有可能使該企業產品滯銷,甚至導致該企業破產。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慎重裁量是否行為,如果其應該行為而不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同樣,如果其不應該行為而行為,則可能造成行政相對人權益的嚴重損害。其二,決定實施何種行為。我們仍以食品安全行政執法為例,行政機關發現生產經營企業確實有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的,依照該法第9章的規定,可以對其處以警告、罰款、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等不同類型的處罰,罰款更是有二千元至十萬元、貨值金額二倍至十倍的不同幅度。行政機關選擇何種處罰種類、處罰幅度,必須行使和運用裁量權。否則,就會導致嚴重的不公正。其三,決定何時實施相應行為。行政機關通過裁量,在決定采取行為和決定采取何種行為后,對何時采取相應行為,同樣要進行裁量。
例如,行政機關決定進行某種信息披露行為,就必須對披露的時機進行慎重裁量,如果披露過早,可能對社會穩定和相對人權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如果披露太晚,則可能導致社會公眾因對某種災難事故缺乏必要的防備和來不及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而導致慘重損失。其四,決定怎樣實施相應行為。例如,行政機關決定對某一有違法嫌疑的企業進行檢查或調查,它就必須對檢查或調查的方式進行裁量:是“微服私訪”,秘密調查取證,還是公開進行,讓媒體記者相隨報道?是事先通知被檢查、調查企業,還是采取“突然襲擊”式?是通過專門鑒定或專家論證認定證據,還是通過聽證會,讓相對人與檢查、調查人員質證、辯論認定證據?等等。對于這些執法行為的方式,有時可能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和要求,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律會給行政機關留有裁量、選擇的廣泛空間。由此可見,行政裁量與行政管理可以說是形影相隨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的過程,幾乎可以說就是行政裁量的過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虛假考勤是否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30勞務合作協議書范本
2020-12-0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終身壽險的保障期限是多久,終身壽險的好處有哪些
2020-12-03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定
2020-11-22精神病人墜入水井溺亡 保險公司須賠錢
2020-12-05保險公司的理賠環節及步驟是怎么樣的
2020-11-30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拒賠出具什么單據
2021-02-17不如實告知不賠 保險理賠可拒賠
2021-01-07保險原則:構成保險利益的必要條件
2021-01-23土地流轉合同中附著物包括哪些
2020-12-07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