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人的行為侵害債權的歸屬。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309條規定:依債務本旨,向債權人或其他有受領權人為清償,經其受領者,債之關系消滅。持有債權人簽名之收據者,視為有受領權人。第310條第2項規定:受領人系債權之準占有人者,以債務人不知其非債權人者為限,有清償之效力。債權準占有人或收據持有人接受債務人清償,導致債權消滅,損害真正債權人利益的,真正債權人除可以依據不當得利行使請求權以外,還可以基于侵權行為行使請求權。因此,我國臺灣地區的學者普遍認為,在一般情況下,第三人侵害債權的請求權基礎是184條第1項后段的因違反善良風俗的侵害行為,但第三人侵害債權的權屬,應該認為是源自于184條第1項前段規定中的權利。
2、因第三人的行為導致債務人不能履行對債權人的給付義務,債務人免除給付義務。也就是說,第三人侵害債權、債務人所約的特定的物而致使其毀損或者滅失,債務人因此免除債務,而此時的債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在債務人以特定行為作為給付標的的有關人身性債務中,第三人拘束債務人的人身自由,妨害其給付行為不能正常履行的,債權人有權向第三人請求損害賠償。例如,甲駕車將乙歌星撞傷,致使其與某演唱會主辦方締結的演出合同無法履行的,依據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225條的規定,乙歌星的債務被免除,而演唱會主辦方可依據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84條第1項后段規定產生請求權,請求甲在符合后半段規定的構成要件下承擔侵權損害賠償責任。
3、第三人雖侵害債務的履行,但并不足以導致債權消滅。例如,債務人與第三人惡意串通,轉移、隱匿財產、虛設抵押權等,致使債權人的債權不能實現。此時債權并未消滅,但是,對于債權人之債權不能得以清償的結果,債權人可以可以根據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84條第1項后半段的規定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因為第三人得這種侵害債務正常履行的行為屬于故意違反善良風俗的方法施加的損害于他人的情形,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二)四類型說
除上述“三類型說”中列舉的前兩種類型外,還分別列舉了“二重買賣”和“誘使債務人違約”等類型。
1、二重買賣。例如:甲出賣房屋于乙,二人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并且甲交付該屋于乙,其后丙再向甲購買該房屋并辦理了房屋過戶手續,去的該屋的所有權。在此情形下,無論丙是否知悉甲乙之間的房屋買賣合同,都不能適用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84條第1項前半段的規定,其主要理由是基于市場經濟的自由競爭,并且發揮物之最大效用。丙作為登記權利人有權取得該房屋的所有權,有權向乙主張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但是,至于丙是否故意以背于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于乙,應就個案進行認定。
2、誘使債務人違約。誘使債務人違約(干擾他人契約關系)系侵害他人債權的重要類型。例如:甲使乙中止其與丙的雇用契約或不與丙續約。如前所述,“債權”并非屬于我國臺灣地區民法典第184條第1項的前半段所稱的“權利”,故其加害行為縱然處于“故意”,仍然不能使用該規定,還須同時184條第1項后半段以“背于善良風俗”的方法加害丙方能適用。醫生勸告受雇于礦場的病患中止工作;父母迫使子女脫離特殊行業;出高價使人違約跳槽,均不符合這個要件。也不適用我國臺灣地區民法第184條第1項后半段的規定。只有像為了破壞競爭對手的重要研究計劃,高價唆使其雇傭的某科學家離職,或為報私怨唆使房東中止租賃契約、迫使承租人搬家等,才構成故意以背于善良風俗的方法損害他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押金能退押金嗎
2021-03-16車輛在質押情況下是否可以買賣
2021-02-27父親去世了債務怎么辦
2021-01-21醉酒駕駛緩刑機率有多大
2021-02-11侵權行為與無因管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0能索要十幾年的贍養費嗎
2021-01-24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可以單獨簽訂試用期合同嗎
2021-01-15勞動合同糾紛起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1-01-22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已懷孕的女職工,自行離開有毒工作崗位被解聘,怎么辦?
2020-11-11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0-12-07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淺析道路交通事故中保險公司應承擔的責任
2021-02-26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