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證據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和勘驗筆錄七種。單位證明材料易與其中的書證和證人證言相混淆,可能被認為是書證或證人證言。但其實不然,首先,單位證明材料不屬于書證。書證是以其自身記載的獨特的內容來證明案件事實的證據,它是在訴訟活動之前或者是在與訴訟沒有聯系的情況下形成的,它的形成與客觀事實的發生在時間上具有同一性,書證具有極高的證明作用和價值。而單位證明材料是有關單位出具的用來證明存在某種事實的一種文書,它往往形成于訴訟過程之中,通常是因為訴訟而“證明”,其所證明的事實往往是有關單位依據該單位掌握的材料或者通過調查取證活動而認定的事實。這種事實是經過重構的事實,具有主觀性,其證明力遠小于書證。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單位證明材料與書證不屬于同一概念,不屬于書證的范疇。
其次,單位證明材料也不屬于證人證言。前者是以單位名義、由單位出具的證明某種事實的一種文書,其主體是單位;而證人證言則是由感知案件事實的證人作出的,其主體是自然人,這是兩者之間明顯的區別。此外,證人證言可以通過證人出庭作證進行質證,從而保證其可靠性,而單位證明材料則不能通過有效的質證來保證其可靠性。因為根據我國現行訴訟法的規定,“單位”是絕對不能作為證人參與訴訟的。
綜上所述,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很難將單位證明材料歸于我國現行證據體系中的任何一種證據種類,也就是說,單位證明材料不具備證據資格,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但是,在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單位證明材料被廣泛地使用,如果完全否認其效力,不符合我國現實的國情,也使審判人員常處于兩難的境地。所以,筆者建議在將來修改民事訴訟法時,對單位證明材料的效力予以明確,將其作為一種單獨的證據種類,并規定相應的條件。比如,在形式上單位證明材料上應加蓋單位公章和法定代表人、經辦人的私章或簽名,在內容上載明所證明的事實以及依據并附上相應材料。目前,如果當事人提供單位證明材料作為證據使用,法官應先行使釋明權,要求當事人盡可能將單位證明材料轉換為法定證據種類。比如,單位證明是單位依據其保存的材料而作出的,則可以要求當事人將這些材料作為書證提交。如果是單位工作人員根據其自身的活動或者調查相關人員作出的,則可以要求該工作人員或接受調查的相關人員作為證人出庭作證。在當事人將單位證明材料轉換為法定的證據種類后,法官就可以通過對這些證據的判斷來認定案件事實。在當事人實在無法將單位證明材料轉換為法定證據種類時,審判人員不能將其作為證據使用,而只能將其作為認定事實的參考,結合其他證據來認定案件事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若雙方離婚,財產歸另一方約定是否有效
2021-02-22購置二手房買家應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1醫療事故打官司需要收集哪些證據,第一時間需要做什么
2020-11-27哪些商標行為應撤銷
2020-12-22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09通過恐嚇業主承攬工程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
2021-03-16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政府回購房土地出讓金要交多少
2021-03-21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抵押房的保險和購買人壽保險
2021-03-11含死亡責任的保險合同必須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嗎
2021-01-09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人身保險理賠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2021-01-21保險公司需要重新理賠嗎
2020-11-16保險合同電子簽字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3如何快速獲得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23交通事故保險合同外的賠償應該誰來承擔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