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火罪量刑標準
根據《刑法》114條和第115條的規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尚未造成嚴重后果”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放火行為沒有造成任何實際損害后果;二是放火行為造成了一定的實際損害后果,但并不嚴重。在這兩種情況下,只能根據《刑法》114條的法定刑處罰。只有當放火行為造成他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時,才能根據《刑法》第115條的法定刑處罰。
放火罪的認定
一、區分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的界限
一般放火行為,是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為。放火罪與一般放火行為,在客觀上都可能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因此,它們的根本區別,不在于是否造成輕微的危害結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從理論上說,界限不難區分。但在司法實踐中,在處理具體放火案件時,對于某種放火行為是一般放火行為,還是構成放火罪,有時發生意見分歧。
二、區分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的界限
放火犯通常以燒毀目的物為犯罪目的。但是,判斷放火罪的既遂與未遂,不應以犯罪目的是否達到為標準,而應以行為是否符合《刑法》規定的放火罪的全部構成要件為標準。《刑法》對于放火罪的規定有兩個條文,即《刑法》114條和第115條。這兩條的關系是,《刑法》114條是規定放火罪的構成要件的基《刑法》114條款,第115條是與114條相聯系的結果加重條款。根據刑法理論,結果加重的條款是不發生犯罪未遂問題的,只有該條文規定的嚴重結果發生了,才能適用該條文。所以,認定放火罪的既遂、未遂,應以《刑法》114條規定的放火罪的構成要件為標準。根據《刑法》114條,只要實施了放火行為,點著了目的物,引起目的物燃燒,使目的物有被焚毀的危險,即使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目的物被焚毀,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放火罪的既遂。例如正要點火,就被人抓獲,或者剛點著引火物,就被大雨澆滅等,應被認為是放火罪的未遂。
通過上述介紹可知,放火罪致人重傷、死亡或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如果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的免費法律咨詢,可以幫助你解答疑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事實婚姻能分遺產嗎
2020-12-18國家賠償的申請范圍
2021-02-23打人致人輕微傷要賠多少錢,一般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5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個人合伙企業中對于企業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有何區別
2021-01-04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工傷的索賠計算
2021-03-25未成年人網絡打賞可以退還嗎?最高法明確了!
2021-02-10車禍怎么賠償傷者
2021-01-05冷暴力算校園欺凌嗎
2020-11-13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工業出讓土地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10房屋中介欺詐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31哪些人不能擔任法定代表人
2021-02-23企業重組職工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