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折舊政策向普惠制轉變。
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由于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的固定資產和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可以采取縮短折舊年限、采取雙倍余額遞減法或者年數總和法計提折舊。但在實踐中,因為認定、舉證等原因,企業要真正應用有不少限制,并未普遍推行。
此次國務院將企業研發用儀器、設備,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以及生物藥品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等行業企業新購進的固定資產列入允許加速折舊的范圍,實際上使加速折舊政策成為普惠制,實現了陽光普照,擴大了政策適用范圍。
企業所得稅法對于能夠在當期所得稅前扣除的成本費用實際上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收益性支出,一類是資本性支出。在固定資產的處理上,財務和稅法均作為資本性支出,一般情況下,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必須以折舊方式逐步進入當期及以后期限的成本費用之中。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將固定資產與低值易耗品加以區分。原先的財務制度規定2000元以下的按照低值易耗品處理,其支出屬于收益性支出,能夠一次性在當期成本費用中列支;超過2000元的,作為固定資產,其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按照折舊方式逐步進入成本費用列支。后來固定資產會計準則頒布后,取消了固定資產的確認額度標準,僅規定了固定資產的認定條件。這次國務院明確對所有行業企業持有的單位價值不超過5000元的固定資產,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稅前扣除,有利于各類經濟主體加大當期稅前列支成本費用額度,減輕企業的所得稅負擔,是重大利好。
加速折舊減輕企業當前稅負
雖然從較長時期看,在固定資產的整個周期內,加速折舊與非加速折舊的總額是完全相同的,好像沒有差異,實則不然。企業處在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現金流量和企業利潤迥異,投資機會和股利分配政策不同,選擇購置固定資產的時機和規模對企業影響巨大,為企業運用加速折舊進行稅務規劃,獲得更多稅收利益,提供了較大的操作空間和可能。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雖然并非減稅,但是企業至少多了一個選擇權,此次擴大加速折舊范圍對盈利企業是個利好。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或者一次性費用化,可以遞延所得稅納稅義務,節約資金成本。”科萊恩中國區稅務總監顧春曉說。
用好加速折舊考量企業智慧
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影響的是企業所得稅,如果企業本身處于虧算狀態,或者處于減免稅優惠期,加速折舊不會給企業帶來稅收利益,有時還會有負面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使用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方法。
如果僅考慮折舊抵稅因素,只要企業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應選擇加速折舊,但在兩種特殊情況下加速折舊效果反而不好:
一是企業處于稅收優惠期。加速折舊與非加速折舊相比,固定資產在使用前期多提折舊,后期少提折舊,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加速折舊可以遞延繳納稅款。若企業處于稅收減免優惠期間,加速折舊對企業所得稅的影響是負的,不僅不能少繳稅,反而會多繳稅。
二是企業處于5年彌補虧損期。企業納稅年度發生的虧損,準予向以后年度結轉,用以后年度的所得彌補,但結轉年限最長不得超過五年。企業在稅收法規規定的虧損彌補期內,可用稅前所得直接補虧,超過虧損彌補期限,稅前所得不能作為納稅所得扣除,須用稅后凈利補虧。企業在彌補虧損期加速折舊,會使虧損加大,可能導致虧損超過期限也彌補不完。
因此,企業是否加速折舊、何時加速折舊、選擇何種加速折舊方法,應從企業整體利益考慮。財務報告是判斷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會計信息的最重要文件,是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社會公眾等報告使用者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發展能力、資產運營狀況等優劣,并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如果僅僅從減輕稅負的角度選擇加速折舊,導致企業出現虧損,使投資者認為企業的盈利能力差,不予注入資金,錯失發展壯大的機遇,如同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因小失大,得不償失。許多民營企業為了不繳所得稅,讓報表出現巨額虧損,一旦需要去銀行貸款,報表反映的虧損讓銀行望而卻步即是例證。
國務院的決定是“允許”納稅人使用加速折舊,因此納稅人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而不是非要選擇加速折舊方法。例如在納稅人存在稅收減免稅期、以前年度有虧損要在規定期限內彌補以及地方予以所得稅返還等情況下,可能選擇一般折舊方法比加速折舊更為有利,這種情況下,即便經濟業務符合稅法規定的加速折舊條件,企業也可以放棄采取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而選擇更符合企業經濟利益的一般折舊方法。
提醒,企業購入固定資產,不僅僅涉及加速折舊問題,還涉及其他稅收優惠問題,需要統籌考慮。比如,企業專門用于研發活動的儀器、設備的折舊費或租賃費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按照規定實行加計扣除;企業購置用于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的投資額,可以按一定比例實行稅額抵免。這些優惠需要統籌考慮,才能使企業利益最大化。
另外,目前稅務機關對企業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行備案管理,如果企業購入固定資產要采用加速折舊,需要及時到稅務機關備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二手房中介沒給購房合同怎么辦
2020-12-28湖南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方案有哪些
2020-11-26股權轉讓欠款如何起訴
2021-01-04商標前綴后綴是否構成侵權
2021-01-02移送管轄保全是否變更法院
2021-03-06同業拆借,拆入資金可以用于投資嗎
2021-01-19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登記房屋產權手續是怎樣的
2020-12-20勞動關系客體包括什么
2021-03-18勞動爭議案中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27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免責條款有效性認定的法律要件有哪些
2021-02-15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建筑工程保險的特點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保險欺詐有哪些形式
2020-12-11校方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0-11-13《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解讀
2020-11-08土地轉讓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