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網友咨詢,當有親屬因故死亡,由侵權人或者商業保險公司賠償的各項賠償金如何分配,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做了相關研究,并結合實踐,在此簡要分析,僅供參考。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是死亡所獲的賠償金在財產上的性質屬性。
第一,該部分賠償金,不屬于《繼承法》規定的遺產范疇,根據該法第3條,遺產屬于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而侵權賠償性質的賠償金、喪葬費等,是在公民死后其近親屬所獲,即死者的近親屬是賠償金的權利人,該賠償金不是賠償給死者,更不是死者個人的生前財產。
第二,死亡賠償金也不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根據婚姻法及相應解釋,夫妻共同財產是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死亡賠償金的獲得是在一方死后才出現,因此也不能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配。
第三,死亡賠償金具有一定的人身專屬性,債權人無權要求償還相應債務,其專屬于死者的近親屬。
其次,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
根據《民法通則》第119條:侵害公民身體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喪喪葬費、死者生前撫養的人必要的生活費等費用,《國家賠償法》第34條: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權,造成死亡的,應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那么,如上所述,既不能作為遺產,又不是夫妻共同財產,債權人又無權主張,該部分賠償金應花落誰家?
筆者認為:雖然不能按照以上原則分配,但畢竟公民因受他人侵權死亡,對于其近親屬而言,無論是家庭預期的財產性收入還是在精神上,都是極大的打擊。因此,在分配上,應充分考慮死者生前共同生活的人,需要照顧的人。總的原則是,由家庭共同生活的成員共同取得,司法公權力不主動干預,如果當事人請求分割,而賠償協議又沒有明確賠償的各類項目,可將賠償金看成是物質損失與精神損害的混合賠償。在分割前,要先扣除相關的費用,如喪葬費等,分割時,要優先照顧被撫養人的利益,如仍有未成年人,有需要贍養的老人,剩余部分的分配,也并非等額(這一點是與繼承最大的不同),要看權利人和死者的關系,和死者共同生活的緊密程度及生活來源等因素。而本文所說的近親屬,也自然而然要參照繼承法上的繼承人順序,分配時自然是第一順序的繼承人優先,即死者的父母、配偶和子女。
筆者建議:如不幸確遇這種事情,建議當事人能做到理性協商,互相謙讓并秉持照顧老弱原則。畢竟,死者長矣,后人無需在所得的物質化的安慰上再起糾紛,即使協商不成或分配確有不公,也要能合情合理的維權、主張,切莫因額外的糾紛而再次傷害感情。
本文只代表劉-焦律師個人觀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合同用公章還是合同章
2020-12-17車禍誤工證明怎么開
2021-01-14執行董事可以做股東代表訴訟的原告嗎
2021-01-23商標轉讓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28父母如何起訴子女索要贍養費
2021-03-23當事人在不知情下被簽合同有效嗎
2021-01-21法院保全船舶怎么執行
2021-03-03合同擔保方式有哪些
2021-01-04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因土地糾紛可以報警嗎
2021-01-30勞動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0-12-13競業限制期間可否申請專利
2020-12-30勞務關系辭退賠償是什么
2021-02-18【法律常識】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員的條件
2021-03-11人身保險的被保險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06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沒上牌的新車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31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交通保險理賠要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