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侮辱行為
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語言、文字、漫畫等方式貶低他人人格、毀損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的表現形式有:(1)以口頭語言或動作(非暴力)侮辱他人。(2)以暴力的方式侮辱他人。(3)以書面語言的形式侮辱他人。
2.誹謗行為誹謗,是指行為人故意或過失地散布虛假事實,貶損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故意”,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明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構的,不存在的,但因可以達到貶損他人名譽而仍然散布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散布虛假事實的行為人不知所散布的事實是虛假的,但因可以達到攻擊目的而貶損他人名譽或因好奇而散布、傳播的行為。如果行為人散布的事實不是虛假的,散布這些事實涉及隱私,其目的是為了貶損其名譽的,亦可因泄漏個人隱私貶損他人名譽而承擔侵權責任。
誹謗的表現形式有:(1)語言誹謗。如通過口頭語言將捏造的事實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2)文字、漫畫誹謗。如通過撰寫文章或繪制漫畫,捏造事實并加以散布,致他人的名譽受損。
3.新聞報道嚴重失實
新聞報道失實,是指新聞報道與事實真相不符的情形。如果新聞報道嚴重失實,致他人名譽受損,則應視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考慮到新聞的時效性,新聞報道存在一些差錯也在所難免,故新聞報道中出現一般性的失實,可不作侵害名譽權處理。只有在新聞報道中嚴重失實并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才視為侵害名譽權的行為。
4.評論嚴重不當
評論嚴重不當,是指對某人或某事的評論與實際情況明顯不符的情形。評論嚴重不當,且致他人名譽受損時,應認定為侵害名譽權。但基于言論自由的理念,對評論予以苛責也不合適。因此,如果評論僅僅是用語不當或遣詞造句不確切,且無故意或過失侮辱他人人格的內容和用語時,不能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隱名合伙關系是如何認定的
2020-11-09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辯權是什么
2021-02-24涉外知識產權訴訟的法律適用問題(專利訴訟適用)
2021-02-13訂金與定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1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c1駕駛證實習期飲酒駕車扣12分怎么處理
2021-01-12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試用辭退給補償嗎
2020-12-15保險金賠付可否根據約定由第三人代為履行
2020-11-12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稅務代理的種類
2021-01-06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能出質
2021-02-20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土地轉讓的辦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09土地流轉方式
2021-03-17戶口遷出房屋變空心房,拆遷補償比正常房屋低嗎
2020-11-13非法轉讓土地獲取拆遷補償款如何處理
2021-03-16茂名茂南區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