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資詐騙罪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區別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與集資詐騙罪均屬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一類,它們侵犯的客體是國家的經濟管理制度,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違反國家經濟管理法規,破壞國家經濟管理活動,危害國計民生,使國家經濟遭受嚴重損害的行為。在主觀方面絕大多數是由故意構成,個別由過失構成。
兩者的主要區別是:
1、概念不同。前者是指行為人違反國家有關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后者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
2、客觀方面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完全仿造銀行吸收存款的做法,以確定的存款期限、利率,面向社會公眾吸收存款。“變相吸收存款”,是指行為人為回避以“存款”的形式吸收公眾資金引起麻煩,受到追究,在未經過中國人民銀行或者國務院批準的情況下,擅自開辦所謂的“基金”或“基金會”等,再以此名義“合法”地吸收公眾資金以開展所謂活動,還有的以吸收投資,擴大企業再生產為名,無固定利率,年底分紅,實際許以高出銀行利率很多的股息,吸收公眾存款。后者表現為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數額較大的行為。“使用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采取虛構集資用途,以虛假的證明文件和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取集資額的一種手段。“非法集資”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未經有關機關批準,向社會公眾募集資金的行為。
3、主觀方面不同。前者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但行為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是否已獲利,獲利數額大小,甚至虧損,資不抵債,都不影響罪名的成立。只有達到“擾亂金融秩序”的程度的,才構成犯罪。后者具有非法占有集資款的目的。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犯罪。按照法律規定,非法集資的行為,必須達到“數額較大”的程度,才構成犯罪。
律霸小編提醒您,要認定行為人的行為屬于集資詐騙,必須能夠證實行為人實施了向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的行為;對未實施此行為的詐騙行為,應認定為普通詐騙行為。以上就是為您總結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助到您,律霸網致力于打造優秀的法律咨詢平臺,如果您還有疑問,歡迎進入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醫調委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2-10行政許可申請書時效
2020-11-21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減刑和假釋的最新規定
2020-12-25合同違約賠償標準最高是多少
2021-01-30什么是拆遷安置房,拆遷安置房離婚如何分割
2020-11-23大學里可否結婚
2021-01-27哪些人需要自行回避,應該提供什么材料
2021-01-03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倒車輕微碰撞算是肇事嗎
2021-01-29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中介何時才能收取費用
2020-11-22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如何設置?
2021-02-20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比例再保險經營方面的條款有什么
2021-03-07保險受益權的轉讓
2020-11-27